2005年9月29日上午,我校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第一期外国及港澳台侨学生工作业务培训”在昌平行政楼五层会议室正式举行。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杨勤活、学工部部长张奇、团委书记项云、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郭晓光、杜鹃出席了培训会。国际教育学院的全体员工、各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教务秘书参加了培训会。会议由杨勤活院长主持。
本次培训共分五个专题,第一讲是由郭晓光副院长介绍《我校外国及港澳台侨学生的状况及国家有关政策》。他介绍了我校现有外国及港澳台侨学生的数量和状况,说明了针对外国及港澳台侨学生的特殊课程要求。他还指出我校的留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以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为主,以学校及学生就读各院学生管理部门为辅,实行一生二班制和双班主任制。
第二讲由杨勤活院长主讲《国际教育学院发展港澳台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三六九零”学期计划》。他指出国际教育学院发展港澳台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留)学生工作为中心,以宣传招生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信誉提高为生命。根据我校学科发展现状和学校总体发展目标要求,杨院长提出我校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侨学生教育的目标,即以发展汉语言专业外国留学生教育为基础,计划四年内在校生达到500人;以发展法学专业留学生为重点,计划四年内达到500人,以发展工商管理、国际商务、新闻、英语等专业留学生为补充,争取4年内达到400人。也就是说,在4年内,我校留学生及港澳台侨学生总量争取达到1400人。他还指出工作原则是扩大规模,增加国别;抬高门坎,提升层次;重推法学,强化汉语;保障质量,规范管理。
在谈到学生培养目标时,杨院长指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应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健康人格、独立个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要通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及其他学生参与的一系列特定目的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伦理素养,并充分发展学生的沟通领导能力、多元视角能力、专业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领袖型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完成即定的教学活动外,国际教育学院还要组织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三六九0”学期计划就是其中之一。杨院长解释说: 1、“三”,即要求学生每学期拜三位名师,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丰富学生技能储备、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能力。2、“六”即要求学生每学期交六位学友,定期在学习上进行切磋、研讨,共同提高;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克服困难,共同进步。3、“九O”即要求学生每学期精读9本经典著作、泛读90本书(本专业和相关专业),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体会,并在适当范围进行沟通交流,以提高个人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第三讲由张奇部长主讲《做好学生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他从班级建设、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介绍了开展学生工作的经验,并重点讲解了针对大学新生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第四讲由项云书记主讲《做好我校留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他首先针对现有的留学生管理机制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接着指出在留学生管理中要主动了解学生生活状态,做好选课辅导和信息传递以及鼓励留学生参加学校活动,最后还介绍了在学校团学活动安排中给留学生创造的各种机会。
第五讲由杨勤活院长主讲《国际教育学院员工应当努力提高的25种意识》,杨院长提出国际教育学院员工应当提高文化意识、平等意识、目标意识、资源意识、方式意识、程序意识、机会意识、节奏意识、政治意识、统战意识、宣传意识、学术意识、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爱院意识、团队意识、价值意识、贡献意识、学习意识、能力意识、领导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信息意识等25种意识,他结合国际教育学院工作状况和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本次培训会得到各兄弟学院的大力支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我校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侨学生工作的开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国际教育学院将于近期举行第二期关于新闻宣传、网络利用、信息传递、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