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82岁老人的真实体会 82岁老人的殷殷期望——82岁的老党员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

来源:逸驰网记者万成燕   9-14   阅读:
T AAA

9月14日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在首都体育大学的体育馆召开。神圣而庄严,一走进会场,我就在寻找我的采访对象——抗战时期老党员方彥,他有着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双重身份,更有着抗日战士,教师,新闻人等多重角色。

这时一个身着中山装,头戴红军帽,身挂照相机的80多岁的老同志第一时间映入我的眼帘,吸引着周围人的目光。我想他就是我要寻找的采访人。

于是我拿着纸和笔静静的坐到老同志的身边,会议刚开始时,老人拿起他的纸和笔认真的记着报告内容要点。老人没有崭新的笔记本,而是用那发黄但很整洁的小纸片,这一小小的细节传达出一个老党员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记者(以下简称记):听完报告后,您能谈谈您觉得开展先进性教育对我学校有什么样的意义吗?

方彥(以下简称方):这个先进性教育很重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是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和国家的领导者,做为领导者,就必须不断保持其先进性,党风必须很好,从而不断的提高党执政能力和凝聚力。如果党员的政治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受到影响。

对学校党员进行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能够全面的推进我校德育新体系的实施,真正达到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目的。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共产党一起建设社会主义,学校的民主党派也要积极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搞好先进性教育。这也有利于学校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记:能谈谈您对这次先进性教育的期望吗?

方:党员要积极参加,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执政能力。希望先进性教育和风煦雨的进行,不能过左,也不能过右,党内党外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谐共处,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民主党派要帮助共产党搞好先进性教育,相互批评与自我批评,真诚的提出建议。

记:您有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双重身份,这两者间的身份差距有没有带给你困扰呢?

方:没有,没有,两者间几十年来生死与共,肝胆相照。没有共产党的支持也就没有民主党派。没有民主党派的协作,中共的抗战也就没有那么容易取胜,搞社会主义建设也不可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提高统一战线的质量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记:能谈谈您对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的期望吗?

方:主要是好好学习。在保持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刻苦学习。司法人才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校期间学生就要提高自己反腐抗变的能力,以抵御腐败。

记:您在法大已有50多年的教学经历,作为法大一名资深老教授,能再谈谈对法大教师的期望吗?

方:我希望他们真心诚意的参加到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来。党员教师要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时俱进。非党员教师要帮助党员搞好先进性教育。对于学校的不足之处要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把学校的工作做好,使学校工作充满活力。

记:我们知道您曾经做过新华社的战地记者,有着作为记者和编辑丰富经历。作为咱们学校人文学院新闻系的一名学生,我很想您能给我们一点建议,并谈谈您对我们在学校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期望吗?

方:做记者最重要的就是事实求是。

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有先进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其次是新闻基本功要扎实。要有过硬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现今社会法制新闻更是很有必要。多向先进的新闻记者学习,如范长江,邹韬奋等。要有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的精神,多看报纸,多学习知识,少搞些花样,踏踏实实的学好基本功。

简介老干部方彥

方彦,1923年出生,山西省兴县人.

1937年,14岁参加八路军抗日游击队,后来参加牺盟会和青年运动。

1941年开始文化教育工作,在青年干部学校当教员。

同年在西北青年杂志和中国青年杂志西北版当编辑。

1942年—1947年在抗战日报和建设日报当记者编辑。新华社的战地记者,驱军采访三四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石家庄华北大学(人民大学前身)读书。

1954年在人民大学外交学院进修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等法学科目。后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曾任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是当时中国第一个行政法教研室的第一个主任。

1954—1989年一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退休后在法大律师事务所工作十年。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改时因为地主的家庭背景被迫退党。1981年加入民主党派。1982年平反,恢复其党籍。所以方老有着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双重身份。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