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还没报名之前,心里充满了恐惧,对未来的路感到一片迷茫,但是现在我很自信,很开心,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得很好!”这是一个来自福建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的心声。这句话包含了她许许多多难以言喻的感激,同时也包含了我校师生对她的一片关爱之情。
2005年7月,正值丰收的好季节,对于我们来自福建的小敏同学也是个丰收的时刻。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艰辛和鏖战,她终于挤过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如愿以偿地考进了我们中国政法大学。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天,整个村子里一片欢腾,同村的父老乡亲纷纷奔走相告,大家都聚集在她的家中向她父母亲道贺,小敏心中也是万分地激动,是啊,为了能够走出乡村,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她梦想中的象牙塔,多少个清晨她摸着黑起床读英语背语文,多少个夜晚她在灯下做习题记公式,一次次父母生病家中闹经济危机时想辍学的念头……终于换来了这一纸通知书,对于她来讲,这何止是一纸通知书,这是一个希望,一个通往明天,通向成功的钥匙啊!然而激动过后,一种莫名的悲伤潜入了她的心田,那时他感到自己身上每一个毛孔中都充满了悲伤。是什么让她如此难过悲伤呢?是母亲无声的叹息和父亲那在黑夜中荧荧闪闪的烟火。是啊,她也很清楚,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父亲、母亲年事已高无力外出务工,哥哥姐姐都已成家有了自己的家庭,自身也都难保,弟弟又在高中就读同样花费很高。6000多元的学杂费对于她来讲,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收到通知书的喜悦顿时被这一座如山的负担压入到无底的深渊。
那一段日子,小敏回忆起来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到,在那些日子里,家中每天都是一片死气沉沉,气氛格外的严肃。谁都不愿提起这个话题,弟弟整天就只是下田干农活,她也整天默默无声地做家务,干农活。看着父亲、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其实由于父亲生病家中早已是借债累累,看着他们每天失望而归的样子,她心痛极了,甚至想把通知书烧了,不去读书了,每每想起这个念头,她都无比挣扎。就在这时候,一场台风灾难般的降临,对于她们家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小敏在向记者说起那场可怕的台风时,仍然十分激动,她说,那天狂风乱作,暴雨倾盆,
随着入学报名日子的一天天临近,她几乎灰心丧气了。就在这时候,我校助学办公室的一份信为她打开了通往希望的大门,一部资助热线电话,更是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她和父亲怀着憧憬的心打通了我校助学办公室资助热线电话。电话是助学办贾梅老师接的,当贾老师听了她泣不成声地讲述,了解了小敏家的具体情况时,立即详细地向他们介绍了我校关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政策。并立刻向上级领导报告了详细的情况,学生工作部张奇部长当即下达指示,为他们父女送去了1000元的路费钱。同时嘱咐他们一定不要担心家庭经济困难,学校会保证让小敏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小敏和父亲详细地得知了我校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绿色通道”之后,高高悬着的心终于重新回到了地面。接下来的日子,小敏家里便开始逐渐有了欢声笑语,他们甚至开始设想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家里的生活是如何一天天的变好。父亲、母亲也开始为她打点上路的行装。弟弟也满怀信心地向她保证会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一所好大学为家人争光。小敏的心脸上也逐渐开始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该启程了,可是父亲为了节省路费,终于决定不去送小敏上学。可小敏知道,父亲是多么想亲自去北京,去看一看给予自己这么多关心的学校和老师,向他们表达他的一片感激之情。临上车前,父亲语重深长地叮嘱她,在学校里,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不能辜负学校和老师们对他的一片关爱之心。随着列车逐渐远去,小敏怀着满怀的希望走进北京,走向了她梦想升起的地方。
当校车驰入法大的大门后,她立即感受到了学校热烈的气氛。校园里一片欢腾,学长们早早地叫出了她的名字,带着她办理了这种复杂的入学手续。这期间,她看到了曾经接她电话的贾梅老师,贾老师早已为她准备好了困难补助,并亲自为她办理了学费缓缴手续和助学贷款申请手续。学院里的同学也都默默地为她收拾宿舍,带着她熟悉校园环境。当记者询问她有什么感受时,她坚决地告诉记者说,法大给了她家的感觉,让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家人的热情和温暖,让她倍感亲切!
采访在记者与小敏亲切的谈话中结束了,但小敏所说的话却久久回荡在记者的脑海中。是啊,正是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让成百上千个像小敏一样的同学得到了帮助,让他们的梦想得以实现。相信在这片“阳光”的普照之下,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同学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