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法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年年走低 众学子报考法学院校热度为何不减

来源:采集人/逸驰网实习记者 郎爽   5-19   阅读:
T AAA

5月17日,新一届高考招生报名工作截止。据了解,在众多的专业选择中,今年考生填报法律院校的热度仍然不减。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据教育部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近年来法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较低,有的院校只有30%左右。尽管如此,法学专业仍然受到众多考生和家长的青睐。

其中缘由为何?记者通过问卷调查,采访考生和家长以及资深的法律专业人士,从不同视角,将近年来持续热报法学院校的现象归结为十大理由:

理由一法学院校持续扩招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法学教育呈高速发展态势,全国各类高校纷纷设立法学专业,从原有的综合类院校、政法类院校、财经类院校,到现在的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各个民办高校几乎都办起了法律院(系)。据教育部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法学院校已由2003年的350所发展到420多所,速度可谓惊人。法学教育的高速发展现象意味着法学专业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由于法学院校的数量众多,势必导致招生人数总量增大,因而考生选择这一专业取胜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理由二国家治理方式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深入,我国各项事业全面步入法制轨道,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结果必然是:法律人才不仅为立法、司法、执法部门所需,而且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急需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通用型人才,大量法律人才将成为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主干人才。随着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不断增强,因而选择法律专业就不足为奇了。

理由三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迈入大学的门槛,接受高等教育不再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惨烈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多数人考大学不再为“成名”、“成家”,而是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法学恰恰是实践性最强的学科,在文科专业里,两大热门专业财经和法学持续升温就是这个道理。

理由四受家长职业因素影响

“子承父业”和中国社会独特的人脉关系,促使许多从事法律职业的父母,在为子女选择专业时仍然选择法律。据记者从中国最大的法学院校了解,从八十年代到现在,每年都有从地方到中央的司法机关领导的子女在这所学校就读。包括许多知名律师,其子女也选择了学习法律。在许多法律院校,父女、父子成为校友的也屡见不鲜。家庭的法律背景为子女未来的就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法律职业人群体中“子承父业”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极为普遍。

理由五社会地位的认同感

如今,法官、检察官、律师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们的职业选择。我国著名的十大律师岳成,从八十年代中期从事律师工作,他亲身体会到律师地位的提高和执业环境的变化,他的四个子女全部从事法律职业。如今,他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法学院等六所高校设立了奖学金,鼓励青年勤奋钻研,打好法学专业基础,立志成材。他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法律事业。

理由六经济收入的诱惑力

在现今社会,法官、检察官属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法官、检察官以及其他法律职业从业人员的生活水准一般都高于普通职业。律师则更是被列入高收入阶层。在北京每年执业收入过亿元的超级律师事务所就有六七家。广阔的法律服务市场,给莘莘学子们以良好的预期。在记者的问卷调查中,许多人认同这一理由。

理由七价值取向的变化

追求公平、伸张正义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尽管今天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公平正义的目标仍然是热血青年的崇高理想。法律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法律是实现人权的保障。我国十大优秀法官,追求“辩法析理、胜败皆服”司法理念的宋渔水,立志将追求公正作为自己的理想。她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选择了法官职业。在记者的问卷调查中,许多学生是受到“包公”形象的影响而选择法律专业。

理由八受国外法律职业崇高地位的影响

众多的国外政治家、国家元首、社会精英都有受过法律教育的背景,这一现象给许多学生和家长以可期待性。加入WTO,法律与国际接轨,法学与国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法学教育国际化将为法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的法律文化成为许多学子的梦想。

另外,目前海归派的法律专业人士格外受用人单位青睐,他们良好事业发展空间,较多的机遇,对考生选择法律专业产生了极大的诱惑。据记者了解,北京最具实力的律师事务所有相当数量是“海归”法律人创立的。

理由九法律的趣味性与个人爱好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福尔摩斯机智勇敢、逻辑缜密的推理断案过程,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让他们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选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在记者对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许多名男生选择了这一理由。

另外,法律职业往往需要雄辩的口才,严密的推理能力,较强的说服力,有不少学生具有演讲、论辩的才能,因而选择学习法律以备日后施展。

理由十尊重家长的意愿

在对大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中,记者发现,27人中有12个人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意愿而选择了法律专业。究其原因与这一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有关,他们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独生子女家庭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他们的发展环境除了学习而缺少生活的磨练,对事物缺少独立的判断。他们的“智商”与“情商”的发展极不平衡。在选择填报志愿时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决定是很自然的事情。

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迈向法律的神圣殿堂,不禁为我国法治事业的兴旺与繁盛感到欣慰,为法学教育的高速发展感到振奋。报考法学专业持续升温,但毕业后择业难的现实矛盾也不可回避。教育部已经意识到政法院校持续扩招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开始着手控制法学院校的办学规模,同时启动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对法学专业的合格评估程序。为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各法学院校应提高办学质量,以提高法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选择法律专业的理由

某高校2004级法律本科生问卷调查(被调查者27人)

文科中法学是最好的专业 赞同6人

家长和老师的决定 赞同12人

法律职业不会被淘汰 赞同8人

家庭相关背景影响 赞同3人

主持公正、社会正义感 赞同9人

学习法律可以培养口才 赞同1人

高考分数决定 赞同10人

崇拜外国的法律职业 赞同1人

隔喜欢福尔摩斯推理断案 赞同2人

其它 赞同3人

(《法制日报》记者 陈虹伟)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