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一行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并与师生代表座谈。随行的领导还有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石广生、副主任委员贾志杰,教育部部长周济。校党委书记石亚军、校长徐显明等全体校领导及校部机关代表、各学院院长、教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徐显明校长向李铁映副委员长一行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历史和现状,并从人才培养、教师参与立法、法学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50多年来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贡献。在介绍三年来的变化时,徐显明校长用四个提升说明学校在学科竞争力、社会声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国际交流层次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他也指出目前阻碍学校发展的三大困难,一是法学教育理念面对新的选择,二是在办学条件上的困难,三是办学空间上的困难。
马怀德教授、李曙光教授和朱维究教授接着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学科发展、参与立法和法学教育,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
贾志杰同志和石广生同志在听了汇报后,高度赞扬了中国政法大学在国家法治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所做的贡献。他们说,人大财经委的立法工作离不开中国政法大学的支持。
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李铁映副委员长来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是对教育战线是一种鼓励,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六大中央对教育提出了三个任务,培养人才,知识贡献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国政法大学也要为完成这三个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表示教育部将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投入,支持中国政法大学深化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空间。
李铁映副委员长在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政法大学在历史上有过辉煌时期,50多年来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多年来全国人大与中国政法大学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政法大学是全国人大工作最得力的助手。
他认为,中国政法大学在入21世纪后迎来了一个新的巨大的发展的历史时期,这是历史使命、历史机遇,也是历史必然。但中国政法大学现有的办学条件远远不能适应建设法治国家、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他明确提出要把改善中国政法大学办学条件与办学空间列入“十一五”计划,同时要作为教育部的重点改造项目。
李铁映副委员长还指出,中国政法大学也面临着在办学目标和办学模式方面的选择,全国的法学教育发展虽然很快,但高级法律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在国际法方面人才匮乏。无论是应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还是国际事务的发展,都需要复合型的高级法律人才。他希望中国政法大学应把培养理论和职业的高级法律人才作为目标。今后的法律人才不仅要进入执法体系,还要进入社会管理体系、权力机关。这就要求法律人才不仅要研究“人”,还要研究“物”,所以法律教育中要吸收学习了自然科学、历史等专业的各类人才。他认为研究生教育要综合培养,可以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如双硕士、双博士等。他建议学校多进行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等教学活动,增加法律实践活动,提高法律人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李铁映副委员长强调,“法”是中国人民利益的护身符,也是中国兴旺发达的法宝。要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中国是前提,社会主义是基础,法治国家就必须有符合自身实际的法律体系。他希望中国政法大学全校上下能把建立中国法系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最后他挥毫寄语政法大学——“创建中国法学,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在座谈会上,石亚军书记对李铁映副委员长一行莅临视察表示感谢。他表示李铁映副委员长的讲话为我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学校整体功能的拓展指明了方向,对我校如何解决现在面临的困难给予了明确的指导。他也感谢贾志杰副主任、石广生副主任和周济部长对政法大学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座谈会上,徐显明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李铁映副委员长的赠书。学校也向李铁映副委员长赠送了由我校出版社出版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