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今年以来,北京血库数度告急,社会呼唤自愿无偿献血者。
在3月初的春寒料峭中,采血车开进了法大校园。按照学校的安排,人文学院2002级同学于3月2日参加了献血活动,这是人文学院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参加献血活动。在此之前,学院已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动员,通过年级大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献血的意义和有关知识。全院2002级同学都积极参加了此次志愿献血活动。
在校医院献血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军老师和辅导员老师都一直在现场鼓舞士气,组织服务。同学们从生理到心理都已做了充分准备,积极踊跃地参加献血。这些志愿者们在经过体检后,按次序走向采血区,平静地挽起衣袖,伸出手臂,在护士熟练的操作下,生命的色彩和一颗颗火热的爱心随着鲜红的血液流淌出来,很多人还带着轻松和自信的微笑。
在休息区中,刚刚献过血的同学在休息,人文学院学生会的服务人员及时为他们送上了热气腾腾的红糖水。有人出现了轻微的不适,但是没有人有怨言,他们在休息区中轻声谈笑,分享着人生中第一次献血的兴奋,议论着献血过程中的感觉。当记者询问他们是否有任何疼痛感时,大多数的人都面带微笑地说:“没什么感觉”,“一下子就完了”,带着一种冲破心理障碍后的轻松和承担一份社会责任的自豪。
人文学院学生会此次为献血活动提供了细心周到的服务,在现场打出了关于献血倡议和献血知识的海报,印制了献血知识宣传单在现场发放,从体检阶段开始,服务台上就早早地摆满了一杯杯淡盐水、红糖水,服务人员全天都穿行于现场,为献血的同学送水,搀扶体弱的同学,为这些志愿者们提供贴心的服务。
每一名献血者都领到了一个献血证书,里面书写着献血者的姓名资料,记录着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所做的这件义举。鲜红的证书如同学们年轻而赤诚跳动的心,当每个人接过献血证书的时候,脸上都有着抑制不住的自豪与喜悦。
当天的献血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因当日的采血量已达到预期目标,在医生表示已经不用更多的人献血的情况下,仍在排队等候的许多同学坚持表示还是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最后,还是有一些同学的要求没有实现,他们对此表示很遗憾。
人文学院共有28名同学参加了此次献血活动。记者还发现,其中5611宿舍全宿舍6位男同学都参加了献血。
晚上7:00,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军老师和辅导员尹晓华老师代表学院到每一位献血同学的宿舍进行慰问,询问同学献血后的身体状况,感谢他们献出的爱心和勇气,嘱咐他们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并送上了代表学院关怀的营养品。
“我这么健康,献点血没什么,能挽救别人的生命让我很自豪。”一位同学说。“献血也不因为什么,就是一直以来想要做的一件事而已。”另一位同学说。参加献血的同学大多以一种平常心看待自己的举动。在这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或英雄壮举,平实的话语,简单的想法,但当每一位同学伸出手臂,青春的热血流淌中我们看到的是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尊重和关爱。在这里,真情流动,爱心传承。在这里,我们用行动诠释爱心,以热血点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