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听取多方意见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我校学生就业与指导中心于12月18日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2004年北京地区校友代表座谈会”。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解廷民主任、阮广宇、王家启,陈璐,以及从北京各区县的赶来的二十位校友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中心副主任尚武主持。
解廷民首先向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并介绍了近几年该中心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方面的情况,包括为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分别开设“职业发展生涯与规划”和“就业与求职”课程;开辟实习基地,注重本科生实践、实习与就业的结合;在设施方面添购职业测评软件;在自身建设上派老师专门出去学习职业指导专业知识,并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以及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和《就业导报》的发行等。
各位校友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为中心的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宝贵意见:一、指导毕业生学会如何推销自己。不会推销自己是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请一些有经验的校友来给大家讲一讲求职的过程和体会。同时,在被用人单位拒绝时,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二、毕业生应具备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我校97级校友,现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工作的牛学峰校友提出,从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来看,他们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在这一点上比其他院校毕业生占有更大优势,希望中心能够继续注重对学生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思维的培养和教育。
三、充分利用校友资源。2000级校友闫晓云建议中心加强与校友间的联络,为校友交流提供平台,以点带面从而形成整个大的资源优势,为开拓我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财政部门工作的代金鹏校友以亲身经历说明了校友资源的重要性,他说,受教育的背景有时甚至比个人的努力更有影响力,是往届校友在工作单位的出色表现为他的求职降低了难度,再加之自身良好的素质,才得以压倒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众多竞争者,在法科学生本不占优势的领域中脱颖而出。他也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母校增光。
在座谈中,解廷民强调指出了学校与校友相互回访的重要意义:“中心是毕业生的‘娘家’,嫁出去的女儿并不是泼出去的水,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扶上马,还要加送一程。”对毕业生的“跟踪”和校友的回访可以使中心针对现实问题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工作。而校友们也表示,母校的这些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用人单位可以看到学校对本校毕业生的重视,有利于促进校友们个人事业的发展和日后学校与用人单位更好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