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对于前景,我们有信心——访我校中德法学院院长米健

来源:校报通讯员 陈蕾   11-22   阅读:
T AAA

在本届党代会第九代表团的会议上,曾多次提到我校近年来的学科建设发展状况,对此,2002年成立的中德法学院作为学科发展建设的先驱者和实践者来说,应该是深有感触的。因此,在会议召开期间,我们走访了中德法学院院长米健。

在访谈中,米院长告诉我们,中德法学院成立时间虽然很晚,但学院的发展是让人欣慰和期待的。谈到学院发展状况,米院长的喜悦写在脸上。他说,中德法学院虽然是个小院,但大家都很具有团队精神和创业精神,整个学院充满了活力,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德法学院这两年来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还在继续前进。大家有理由相信,中德法学院在为我校学科发展创新的路上会取得突破。说到这,米院长不无骄傲的告诉我们,学院的同学们在和德国学校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认真的学习精神,所提的问题都很深入到位,他很满意同学们的表现。这说明,他们的教育教学是成功的。

但中德法学院的发展现状和他们的发展目标还是具有一定差距的。据米院长说,学院建立的初衷就是要在我们学校开辟一个特区,以此来推进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找到最适合学校的体制。因此,学院的发展方向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建立起特区的模式,而现在也正在努力做着。所谓“特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首先,学院有特殊的管理体制。在挑选人员等方面,学院会对一些传统的管理机制进行改变,任人唯贤,更多地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个人能力,目前学院正在全力发展之中,相信在这一点上面,过去做得好,以后会做得更好;其次,特殊的考量标准。在学术研究上面,提倡自由独立,打破那种计划性标准对学术个性的限制,鼓励学者在学术上发挥独创性。具体表现是在对教授学者进行考量的时候,不仅仅局限在法学或其他某一领域内,只要是在核心期刊上面发表的文章,不管是关于哪一个方面的研究,都可以算作考量条件;再次,特殊的待遇。“以人为本”体现在学校就是要以教授为本,教授是学校的生产力所在,但传统的管理体制有时候会压迫他们,让他们无法专注于学术研究,这样会不知不觉损失一笔无形的财富。因此,学院认为,首先要提高教授的待遇,让他们不再为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奔波,才能静下心来研究学问;最后,学院奉行特殊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多采用讨论课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在表达的过程中相互学习,通过思想的碰撞激发潜在的思维。

接着,米健院长又谈到了此次党代会召开对学院发展的意义。他说,党代会的召开很鼓舞人心,但问题是会议提出的那些办学方法等理论怎么样去落实。中德法学院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相关,学院会在能力范围内实现党代会提出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等,争取为整个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闯出一条路。

2002年到2004年,两年的时间,中德法学院在以自己的实力证明着,而党代会的召开,会让其发展得更好更快。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