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2年的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育的排头兵,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法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在2004年11月19日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石亚军同志作了题为《全面建设法科强校,开创我校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的报告对中国政法大学自1993年以来11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这11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为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记者对第五代表团的解战原同志进行了采访。
问:您如何理解我校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方面?
答: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中国政法大学历史发展历程的一个迫切需要。我校从1979年复办至今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历史时期:从1979年至1985年属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解决了办学问题。1983年中央提出复办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是新校址奠基时期。自此至90年代初形成了一校两址格局,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初步形成规模,在度过了一个漫长的不稳定时期以后,终于实现了稳定。从90年代中期到新世纪伊始阶段,是中国政法大学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我校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以部门办学为主,未纳入高校的主流队伍。21世纪初,我校从司法部划归教育部主管,从此进入了主流办学阶段,各方面发展条件已经成熟,使我校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我对跨越式发展的理解是,能否更快的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办学目标,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政法大学办成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问: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您认为我校应如何促进人才引进与现有人才之间的和谐发展问题?
答:不引进人才很难提高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但是只引进不注意处理其与现有人才的融合就容易引起内部的不和谐,所以需要在引进人才之外以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去引导他们和谐发展。
问:那您能谈谈具体的措施么?
答:目前我们采取的措施一个是采取职称评定这样的政策指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另外我们通过组织校内外的培训包括出国留学等方式,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最后,实施内部聘任竞争机制,以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今后,我们还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其他的改革措施。
问:您主要分管学校校友会的工作,您能跟我们谈谈现在校友会的发展情况么?
答:校友会主要是联络全国各地的校友并把他们充分的调动起来,目前正在建立中国政法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争取通过校友和支持我校各项工作的社会力量,更好地实现我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现阶段我们的工作仍是进一步联络校友,他们是我们学校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把教育发展基金会尽快建成。
问: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校友这一资源?
答:通过校友的社会力量支持我们办学,比如聘任校友做兼职教师或给学生作报告,安排学生的假期实习活动,支持学生的各项活动;另外,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解决我校的一些困难,如校址、资金等问题,尤其是资金方面。近十几年来,校友已经为学校各项建设投资1000余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建立专项基金,用来奖励师生、建设公用场馆、建立助学基金以及帮助中青年教师出版著作和开展科研活动。
问: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