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友以互助 思以为学 我校校长黄进参加“友思”(Youth)学习圈活动

来源:文/校团委 图/摄影工作室 张紫铭 张洪嘉   12-24   阅读:
T AAA

“刚才这首曲子,你用吉他演奏的非常好听!”在听了吉他弹奏版的《天空之城》后,我校校长黄进对“音乐互助交流学习圈”发起人、刑事司法学院2013级从光锋同学亲切地说。

12月23日,黄进分别参加、观摩了“音乐互助交流学习圈”的第11次活动和“无涯国学学习圈”的第10次活动。校团委赵中名老师从我校“友思”学习圈的发起背景、特点以及第一期开展状况和第二期活动的规划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基本介绍。社团联合会负责人林世雄同学针对“友思”学习圈第一期运作的具体情况,从活动保障、运作管理、现阶段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简要介绍了“月色书香睡前读书”学习圈、“人物访谈与写作”学习圈、“京剧艺术漫谈”学习圈、“读书交流与时事点评”学习圈四个不同特点的学习圈团队。

我校“友思”(Youth)学习圈,由校团委进行前期筹备,并于2014年5月正式启动,其初衷在于配合、衔接我校课堂教学,辅助推进全校学习圈活动的开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互助学习氛围和浓郁的学习风气。“友思”学习圈鼓励“圈内”成员进行自由开放的思想观点碰撞、经验和知识的无私共享、兴趣爱好的深入交流等,倡导同学自主、自由地参与到“学习圈”这种交流、互动、分享的学习方式中。

“音乐互助交流学习圈”的第11次活动,从宫崎骏的电影配乐赏析引入,刑事司法学院2013级4班黄越、5班丛光锋分别用陶笛、吉他演奏了《天空之城》的主题曲。“我觉得久石让的音乐虽很简单却有纯粹的力量,动漫与音乐的结合也让人带着对真善美的憧憬,音乐能进入观众的心里”,法学院2013级3班李潇絮分享着她的音乐体悟。

黄进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得知学习圈的成员来自刑事司法学院、人文学院等不同的院系年级,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演奏钢琴、陶笛、吉他等乐器,黄进指出,“共同的兴趣”是同学们组建这样一个学习圈的基础,而大学里参加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使得大家不但能够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让每个人都能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随后,黄进来到“无涯国学学习圈”的学习活动现场。该学习圈第10次活动的讨论主题是“何为浩然之气?”刑事司法学院2012级薛绚结合自己学习太极拳,对传统武学的体会,谈到“习武之人内修武德正气,外练筋骨皮”;民商经济法学院2012级6班王佳悦从“测字”“字为心耳”的视角解读了“浩”字的涵义:“想象一个人,当他年老的时候,站在水边,面对水中自己的倒影,能够坦然地讲述自己一生无愧于心,即是对‘浩’的理解,也是一种‘浩然之气’的体现”。

黄进聆听了同学们对“浩然之气”的不同理解后,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感悟的我校校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法大校训的四目是一个整体,“厚德”强调的是为人,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明法”强调的是为事的规矩、法度,“格物”强调的是为学,坚持追求真理,而“致公”强调的为人、为事、为学之鹄的。所以,我们在校训的传播和教育中强调对校训的整体把握和全面践行,不能有所偏废。比如说,法大人天然“明法”,具有法治精神的特质,这固然很好,但万万不可忽略“厚德”的培养、“格物”的训练和“致公”的追求。不然,难免有人会陷入法治形式主义、法治机械主义、法治文牍主义的泥潭。所以,法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全人全程培养”,坚持“德才兼修、教学互动、通专并举、虚实结合、内外联动”,强化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促使学生不仅具有法治素养和法治精神,而且还要具备仁爱之心、人文情怀、科学理性、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完全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法大人也应该养浩然之气。

黄进在听了同学们关于创建“国学”主题学习圈的初衷和想法后,对同学们表示认同和鼓励。他说,“对于法科学生,大学的学习不应局限在法学方面,更要在文学、史学、哲学,特别是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等方面加强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同学尽可能多的沟通、交流更有助于个人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进步”。他指出,大学生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身边的每一个同学们都有不一样的成长环境,接触过不同的文化。在一个思想开放的环境中,大学生应能够学会和身边的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思想,分享对文化的理解,这些对个人的成长都将是一种促进。参与学习圈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据悉,现阶段我校共有25个“友思”学习圈。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第二期“友思”学习圈将于近期启动,计划再行支持组建40个学习圈团队。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