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14:30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礼堂放映了革命题材影片《张思德》。在我校即将召开第六次党代会之际,宣传部组织观看这部电影,更加强了它的精神价值和鼓舞性。与传统的革命宣传影片不同,影片《张思德》是一部具有艺术性的平凡进行曲。影片并不像很多同学预期中的平淡无奇,电影中情节形成了感动的潮流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千余名师生。
让我们一样来用心体会这部电影。
【记者心得】21世纪的影片却用了黑白的效果,难免会引起疑问,但在接近尾声时还原彩色的天蓝背景,让人们感受到大陕北的真实,让我们看到了现实、希望和真切的美好。
这是一名毛主席身边的最不受关注的平凡的内卫人员,“一看到他笑,就觉得他是个孩子。”这就是毛主席对张思德的印象。影片开始时,他有一个名字叫做“梯子”,不错他就是人梯,用宽阔的肩膀扛起了一个朴实而又坚定的信念。
平凡的事情最容易被忽视,然而一旦有人发掘并展现了它的美,就有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它的名字叫做“感动”。张思德,一个最大优点是“做事一声不吭”,最大“缺点”也是“做事一声不吭”的人,用它的心灵呼唤着我们。
炭窑坍塌了,张思德牺牲了。画面回到了现实的彩色,我们的眼前却似乎更美好了。不要以为这是幻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越原始就越流远漂香。当我们看到那是那地的小女孩,听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样的歌曲仍然兴奋而天真地一边摇头、一边拍手的投入时,是否觉得轻松而向往呢?这就是返璞归真的美丽。
影片最后以毛主席那片人人皆知的讲话作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幼年时背诵的不知道为谁而写的哀悼词,在此刻更有余味,而现在,我知道了。
那个死得重于泰山,死得其所的人中,有一个叫——张思德!
张思德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平凡人,《张思德》是一部不错的宣传革命精神的影片。相信法大的学子会记住那憨憨的笑脸和那质朴的革命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