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改革部处长论坛】之一: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解志勇——抓综合改革,促“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来源:新闻中心   3-17   阅读:
T AAA


编者按:2016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综合改革的重要一年。为了全面和深入报道学校综合改革的进展与成果,新闻中心特推出专栏【综合改革部处长论坛】,诚邀各部门负责人针对该部门在综合改革工作中承担的任务以及对于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思考展开论述,希望能通过不同的眼光和视角,让大家更加了解学校综合改革在各个方面的进程以及“双一流”建设的奋斗目标。发展规划处是学校综合改革工作的牵头部门,因此,本栏目的第一期就采访了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解志勇,请他畅谈对于综合改革的想法和做法。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解志勇(卢云开 摄)

抓综合改革 促“双一流”建设

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记者:作为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的负责人,谈谈您对学校综合改革的理解。

解志勇:首先要说一下综合改革的背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党的十八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新的发展方向。在由“大”向“强”的转变中,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实现大众化,但还存在许多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尤其是教育质量亟待提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势在必行。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育部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发布了教育系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意见,并且明确要求各个高校、各类教育行政主管机构要在这个基础上推动本单位的全面综合改革,全国高校综合改革工作正式开始。

从改革方式上来说,综合改革强调的是“综合”,是涉及到学校发展各个方面的改革,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必须从系统、整体的视角,高度关注教育改革的协同性,从全局和整体上谋划和推进,从更高层次上协调和督促落实,改革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从改革目标上来讲,综合改革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这两点在我校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上就有所体现,我们将总体目标确立为“推进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和教育能力现代化,为法治国家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立德树人”,突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提出培养的人才是符合立德树人这样一个基本要求,是符合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卓越人才。另一个是“教育体系和教育能力现代化”,这个概念各个层次都在提,这里强调的是要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我校综合改革方案着眼于结合实际,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实现教育体系和教育能力的现代化。

记者: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在综合改革中承担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解志勇:任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作为学校综合改革工作的牵头部门,在学校各部门中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负责起草综合改革方案、部署落实以及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监督等,同时,我处也承担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任务,为学校领导层提供决策参考。

目标:学校进行综合改革,根本目的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学校发展的各种难题和体制机制上的一些障碍,再次焕发学校活力,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在新形势下,主动融入、引领教育发展新常态。、

记者:针对以上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我们具体的改革思路是怎样的?

解志勇:综合改革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全方位的改革,我校分别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五个方面,具体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务。

在学科建设方面,一方面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探索设立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加强学科的统筹融合,特别是要整合法学资源,促使法学各二级学科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在人才培养方面,包括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和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强调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进行招生选拔机制、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同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使我们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既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质量人才。

在科学研究方面,重点是通过创新科学研究机制提高科研质量,使学术成果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科研评级体系,采取各种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加大协同创新和智库建设,组建新型的“共建研究院”,设立“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作为青年教师、科研人才的孵化器,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创新队伍建设机制上,除了已经开始的各种教师发展扶持计划之外,探索“预聘-长聘”机制,完善教师分类管理,探索灵活用人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加强师德建设,强化考核。

在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上,针对目前现状,一方面努力争取更大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校内做好简政放权,做实二级管理,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学校办学质效。

记者:目前已经做的工作有哪些?

解志勇:综合改革要有问题意识,针对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调研,大家普遍认为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一是活力不足,比如教研室、学院的活动少了,有些教师上课、做科研、搞管理的心气不足、动力不足。第二是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与世界一流大学、国内顶尖大学相比,在品质、理论素养、学识能力方面,还是在知识结构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是学校治理结构问题,学校和学院的关系,学院和教研室的关系方面,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解决,权利和资源配置权基本上集中在学校层面,基层组织积极性不高;各种制度协调性不强,治理能力尚需提升。

从问题入手,围绕综合改革方案的制定、核心内容和实施落实,我处先后组织召开了四次较大范围的座谈会,创造机会让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综合改革方案定位准确,科学合理。

我处牵头组建了综合改革方案起草小组,成员包括法学、法学以外其他学科的一些专家和院领导,历经多稿,形成中国政法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经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于2015年1月底上报至教育部。4月中旬,收到教育部反馈意见,根据教育部的反馈意见和要求,对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最终形成了《中国政法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包括58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其中确定了最紧迫的17项任务为2015年改革任务。2015年6月,在全校范围全面部署综合改革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要求各主责部门根据改革任务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改革时间表与路线图,形成了各部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加以落实。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探索法学资源整合新途径,推动在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立法学学术分委员会。

2.推动法硕学院实体化,从师资实体化开始实施,2016年教师招聘工作已经开展,将招聘4名专任教师。

3.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目前已有30多门创新创业课程,2015年新开设了大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培育课程。

4.三学期制改革,方案基本完成。参与依法治国E行动计划。成立了秘书处作为常设机构,基本完成门户网站建设工作,在全国成立了7个普法教育基地,开设了多门线上普法课程。

5.建设特色学位项目。开设了国际高端法律事务法律硕士项目、资本金融方向法律硕士特色学位项目,开设了国际金融法律实务、资本金融学、公司组织与财务管理等特色课程。

6.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硕士项目。设立了卫生法、金融法等交叉学科,且部分已经完成2017年硕士生招生工作。

7.建立学科发展评估机制,研究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构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学科动态调整机制。

8.建立“代表作”、同行评价等以质量为核心的科研评价体系。由于涉及到其他相关改革,目前尚未启动。

9.组建高端智库“国家治理研究院”,建设方案正在制定中。

10.完善教师分类管理、考核。“四结合教师考核评价模式”已经形成,《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考核办法》、《中国政法大学教学工作考核办法》、《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已经修订完成;人事管理的“预聘-长聘”制也在探索中。

11.简政放权、深化校院二级管理;制定校部机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目前都在开展前期调研。

12.完善法大数据标准、建立统一的电子校务信息系统。开展调研,不断完善法大数据标准,电子校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已经完成。

记者: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解志勇:虽然综合改革方案已经制定,各部门也按照方案要求制定了部门改革的时间表和具体措施,但从2015年综合改革任务检查结果来看,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所以接下来的任务,是密切结合国家“双一流”建设,监督各部门有效落实综合改革方案,建立起部门和学院沟通协调机制,化解矛盾,攻坚克难,扎实推动我校综合改革取得成效。另外,全国各高校综合改革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很多高校的举措新颖具有成效,我们计划在2016年到全国各高校进行调研,了解各高校的综合改革情况,借鉴各高校优秀的改革举措,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工作有效开展。

记者:在目前已经进行的综合改革过程中,贵部门有没有涌现出表现特别突出的人和事件,比如改革先锋,工作中的特色亮点等可以与我们分享?

解志勇:2015年是我校综合改革年,是学校发展步入新阶段的一年。但对于我们处而言,则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工作任务繁重,办公人员短缺,加之有的老师身体状况不佳、家庭偶遇变故等,同志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都非常大。尽管如此,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昂扬的斗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打破了科室界限,形成了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局面,展现出高度的敬业、协作精神和大局意识。在这里,我要特别为发展规划处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点赞!

记者:在今年的党政工作部署会上,学校提出了要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在这方面,我们有什么设想?如何去推进?

解志勇:今年的党政工作会议上,黄进校长围绕“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作了报告。目前国际上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四大排行帮中,泰晤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交大和QS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各有侧重,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在我国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QS世界大学排名对我校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黄校长将我校各方面指标与Q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进行对比,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我校目前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我校有很大一部分指标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一流标准,整体情况是好的,我们应该对自身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有些指标离世界一流标准较大。

一是科研和创新。在科研方面,无论是高质量论文、人均论文发表数量和人均论文引用数量,我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仍有很大的差距。从创新能力指标来看,作为文科为主的院校,我校创新能力尽管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地位较高,但在思想、理论、制度的建设和贡献方面,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与世界一流差距很大。

二是教师队伍。在师生比上,我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在教师的质量方面,尤其是博士学位教职工的比例方面,未来提高的空间还很大。

三是学科专业。我校是法科强校,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国内排名中名列前茅,基本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标准,但是,在国际排名中,我校学科专业排名与世界一流差距较大,获取国际层面的专业标准认同。其他学科专业更应努力追赶。要设计3-5个学科专业瞄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四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我校在国际合作、短期访问国际教授、国际学生支持、国际多元化和出境交换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但是,我校国际交流呈现出多入少的状况,国际学生数量、固定的国际员工数量、入境交换生数量等与世界一流有较大差距。这些差距都是我们学校未来发展中应该着重去建设的地方。

对于我校未来“双一流”建设的构想,短期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法学学科,长期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主要采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2016-2020年,进入中国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第二步:2021-2030年,法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第三步:2031年到本世纪中叶,法学等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中国政法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关于如何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目前,教育部有关“双一流”建设的具体方案还未公布,但我们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一是广泛开展国内外调研活动。在校内举办座谈会,开展我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讨论,借鉴优秀的学科建设经验。二是努力做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我校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法学学科排名第二,政治学学科排名第九,具有一定优势。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排名有可能成为教育部遴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要继续保持优势,努力争取更好的名次,以确保我校法学和政治学能够进入中国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记者 米莉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