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改革部处长论坛】之七:访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孙园植——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助力教育改革和创新,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

来源:新闻中心   4-29   阅读:
T AAA

编者按:2016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综合改革的重要一年。为了全面和深入报道学校综合改革的进展与成果,新闻中心特推出专栏【综合改革部处长论坛】,诚邀各部门负责人针对该部门在综合改革工作中承担的任务以及对于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思考展开论述,希望能通过不同的眼光和视角,让大家更加了解学校综合改革在各个方面的进程以及“双一流”建设的奋斗目标。本期采访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孙园植。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孙园植

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助力教育改革和创新,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

一、请谈一谈您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学校综合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全面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工作,建设世界一流法科强校是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工作核心任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学校综合改革工作与“双一流”建设工作重要的服务、支撑与保障。当前,随着信息化进入到“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领域新的教育服务与资源供给模式改革方兴未艾,信息化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意义与价值权重也发生的更加深刻的变化。在“知识供给形式”方面,MOOCs、SPOC等在线课程模式,以及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的PBL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改革模式正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在“教育教学对象”方面,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已经成为在校生的绝对主体,其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与学习模式发生的重要变化;在“教学管理与服务”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正在重塑高校管理、决策的流程。可以说,信息化的时代浪潮正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全流程、全要素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说10年之前信息化对于高校而言仅仅是一个关涉教学评估结果“优秀还是合格”的量化值,时至今日,能否把握住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机遇期,实现新的蜕变与发展,将成为未来一所高校“先进还是落后”的分水岭。

上述时代背景要求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支撑与保障作用。在进行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成果将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深度的融合,统筹规划,保证改革的先进性与系统性。在“双一流”建设工作中,不仅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独立的考量指标,更要注重提升“信息化”要素在服务支撑“一流教学”、“一流科研”、“一流的管理”、“科学决策”等各项工作中的贡献度与显示度。

二、信息化建设办在综合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工作中承担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准确的把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定位是科学规划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这一表述中,“建设”意在“新增”,“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化”则为“变、改变”,。在“建设”与“化”这两层面进行思考,法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当是一个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不断改变(再造)法大的过程。这一过程当然包括的器物的更新、升级,但是更重要的是作为“化”的过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思维模式镶嵌进入到学校各项中心任务之重,实现一个全方位的流程再造、模式创新与理念重塑。用信息化的发展服务、支撑、保障学校各项中心工作,助力学校综合改革与“双一流”建设,推动法大改变与发展,应当成为下一阶段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应有的理想追求与事业抱负。

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不能够以纯粹的技术架构单独呈现,所有的信息技术的运用都要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推动学校事业全面发展为价值皈依。所以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要务,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目标规划要充分的回应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项任务的现实需求。这种回应既体现为对于既有业务运行模式的补充与提升、更多的体现为对于传统理念、模式、方法的改造与重构。

信息化建设办在综合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工作中的目标可以表述为以:建设世界一流法科强校为目标,贯彻国家、教育部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利用前沿信息技术,以高速泛在接入、智能物联网感知、云平台、大数据计算为基础,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再造管理服务流程、创建社会服务品牌,为广大师生提供高度集成和舒适的信息服务,为学校全面实现事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三、针对以上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我们具体的改革思路是怎样的?

客观的讲,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之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兄弟院校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既是我们见贤思齐、起而行之的动力,同时也是我们跨越信息技术的代际差距的后发优势。在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我门要紧盯前沿、看齐一流、小步快走、尽力而为。其中重点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架构为覆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教学与辅学的“4+1”模式,其内涵包括连接学习社群、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师生互动平台;支持自主学习与网络学分修读平台;支持翻转教学的教学资源云平台;整合、汇聚优质课外学术讲座资源的流媒体平台以及全面支持讨论式、互动式教学的智慧教室。

(二)改变传统学科分割界限,打造协同创新平台

建设“科研共享云”,助力实现跨学科的科研队伍管理、过程管理与协同研究。具体任务包括创建“科研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及“科研数字资源共享库”。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知识分享和科研创新环境,完成全校范围内的教学教务科研信息统一整合与发布,高效科研数据资源共享,提供个性化定制信息服务,主动精确推送。

(三)汇聚数据资源,形成多维度数据挖掘能力

启动法大数据标准与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学校行政管理全业务信息化系统覆盖。将网络层与应用层数据按照统一标准汇聚到“法大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多维度数据挖掘,形成对校园的运营管理、资源调度、业务活动等决策的数据服务能力,从而实现校园的智慧运行与管理。

(四)改变传统业务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服务品质

完善“一张表”工程。根据学校各个业务系统的特点,进行各流程节点的重塑,实现流程再造业务。为师生提供“一张表”的工作流服务,免去填写多张表的繁琐程序,以便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建设跨校区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实时会议场景,使得校内大型的培训会议、日常的例会和小范围的沟通会议会跨校区同步进行。升级OA办公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推行电子签章制度,免去往返两校区加盖公章的繁琐流程。

(五)创建社会服务品牌

自主研制法学教育资源信息化标准,建立“立格中国法学教育资源网”。积极研制各类型法学教育资源信息化标准,结合“立格联盟”五校的法学优势,汇聚五校的各类法学教育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建立“立格中国法学教育资源网”,打造中国最大的法学教育、普法教育、法制宣传资源平台。

(六)全面升级网络信息平台的软硬件环境,建立高速、泛在的网络。

升级无线管理设备和终端设备,按照高密度标准,使得AP数量扩容到6000个,实现无线覆盖高密度、无死角。构造随时、随地、任意终端的无线接入环境。

四、目前已经做的工作有哪些?

上个学期,信息办制定完成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十三五”规划。目前,在学校教务、财务、资产等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一)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基本格局已经初步建成。本学期,信息办与教务处联合完成了“Blackboard教学应用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开展了3轮次的教师培训,线上活跃课程已经达到68门。“爱讲座——法大流媒体资源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共发布了近1000小时的优质讲座资源视频。 “教学资源云平台”已经完成了前期的系统安装施工,目前正在与综合教务系统、“Blackboard教学应用管理平台”进行系统对接,预计5月份正式上线运行。智慧教室整体设计方案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工程采购与设备采购。预计在下个学期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二)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目前信息办已经与学校教务、科研、人事、财务、组织、资产、研究生院等部处完成数据需求调研,法大数据标准制定工作基本完成,“法大数据中心”招投标建设工作将于5月份正式启动。

(三)推出科研共享云盘服务。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工作服务学校师生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信息办联合科研处,将在本学期为全校获得立项批准的科研项目开通了科研共享云盘服务,利用云盘可以进行公共资源分享服务、社区数据共享服务、个人数据存储服务,实现共享文件下发、数据汇总、数据同步管理等功能方便各位师生在校内外有效地进行科研工作,快速、便捷地实现科研数据的存储、共享、调用。

(四)基于网络行为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已经投入使用。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既有的有线与无线网络,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等行为模式进行大数据挖掘与“人物画像”,目前分析工具已经部署完毕,正在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行政办公系统建设预升级工作全面展开。信息办将配合相关业务部门,启动学生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干部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以及人事系统、OA办公室系统的系统升级工作,最终实现学校各职能部处的业务系统的全覆盖。为学校全管理流程的数据流转与汇集奠定基础。

(六)启动跨校区办公便利化项目。目前信息办已经联合学校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启动师生自助打印设备的招投标工作。预计在本学期将在学院路校区部署6台左右的自助服务打印机,未来我校师生打印学历学位证明、职称证明、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本科成绩当等证明文件将可以在学院路校区完成。

(七)无线泛在网络建设完成。本学期,信息办进一步加大了学校无线网络的覆盖密度,在教学、科研与管理活动密集区域增加了无线AP的覆盖密度,在食堂、操场、教学班车上新增了校园网无线上网服务。

(记者/米莉 编辑/陈睿)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