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座谈会,会议讨论和确定了第三批名刊工程建设方案。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以及教育部社科司杨光、副司长徐维凡等领导出席,我校张保生副校长参会并做了关于《政法论坛》建设方案的汇报。据悉,此次共有7家高校期刊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第三批名刊工程,我校《政法论坛》是惟一的法学类期刊。
李卫红总结了名刊工程的建设成果。她指出,名刊工程启动以来,入选期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卫红指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对高校社科期刊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数字化出版对高校社科期刊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名刊工程入选期刊要带头行动起来。高校社科期刊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术思潮,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要准确把握定位,坚持办刊宗旨,实现刊物的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刊理念,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进行期刊数字化探索。高校期刊主办单位要加强对学术期刊的领导和管理,为期刊建设解决实际问题。
张保生做了题为“中国政法大学建设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工程的规划”报告。他指出:中国政法大学将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学刊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积极推进学术期刊工作的改革,使《政法论坛》成为无可争议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名刊、大刊。
张保生具体从下列方面介绍了建设名刊工程的规划:进一步加强学校对《政法论坛》的建设和管理;树立品牌意识,突出期刊个性,走创新之路,全面提升学术质量;确立市场意识,扩大营销力度,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双效”期刊;进一步规范编辑部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精通、学风严谨、懂得期刊营销的编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