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6》在京发布

来源:新闻中心   2-25   阅读:
T AAA

2月25日上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于我校学院路校区举行《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6》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由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与传播学院协办。 发布会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了发布会,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在内的19家媒体出席。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6》在京发布)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联席主任张文显和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分别致辞。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课题组首席专家张保生介绍了《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6》研究情况和主要结论。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司法文明平均得分为68.2分,比2015年上升3.7分。上海市以70.5分第三次蝉联中国司法文明指数第一名。

根据报告,2016年,全国共有17个省区市的司法文明得分在平均分以上,排名前十的省区市分别为:上海、宁夏、新疆、河北、天津、北京、云南、辽宁、广东和江苏。

张保生介绍,在2016年中国司法文明指数的10个一级指标中,“司法公开与司法公信力”得到了72.8的最高分,说明近年来司法机关大力推行的阳光司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司法腐败遏制”一项在10个一级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一,反映出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与现实仍有差距,遏制司法腐败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另外, “司法文化”一项的得分在10个一级指标中位列倒数第三,其中“公众接受司法裁判的意识及程度”和“公众接受现代刑罚理念”两个二级指数得分垫底。张保生指出,调查中仅有五成民众有意愿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法庭审判,还有超过六成的民众支持在公共场所举行公捕、公判大会等,这说明全社会现代司法理念的普及度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司法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

张文显表示,司法文明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指示器,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和司法文化水平。中国司法文明指数以科学的量化体系客观反映了各地法治建设进程,对当前深入推进的司法体制改革和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China Justice Index)是国家“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开发的一种法治量化评估工具。今年是司法文明指数发布的第三年,在过去两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指数的涵盖范围,2016年司法改革的全国所有的省、区、市全面铺开,司法文明指数的报告也涵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域。同时,司法文明指数的各项指标较比去年也有显著上升。

司法文明创新中心是由我校牵头,以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为主,联合了38个国内协同单位和16个国外协同机构共同参与,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首批认定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编辑 陈睿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