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我校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于海淀校区隆重举行。校长黄进,终身教授江平、陈光中、李德顺、应松年,副校长冯世勇、马怀德,党委副书记高浣月,副校长李树忠、时建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保国,以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各学院院长、导师代表出席了典礼。2017届博士、硕士毕业生共近2000人参加了毕业典礼。典礼由副校长马怀德主持。

(法大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研究生毕业典礼拉开了帷幕。冯世勇宣读了《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准予王超奕等1891名研究生毕业的决定》及《中国政法大学关于授予王超奕等122人博士学位,晁群等1809人硕士学位的决定》。

(校长黄进致辞)
典礼上,黄进以“你们,就是法治中国的未来!”为题为全体毕业生致辞。黄进说,2017,“我们一起”,共同迎来了学校建校65周年。他带领大家回忆了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与法大建校6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法大考察,代表党中央对法大建校65周年,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黄进指出,总书记的到来和重要讲话为法大师生和广大校友送来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谆谆嘱托和殷殷期望,让所有法大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也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相信法大定将不忘初心、奋发有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在国家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承载更多的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黄进表示,建设法治中国,是每一个法大人的使命和责任。本届毕业生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过程,大家不仅将全程参与法治中国建设,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和法治中国的未来!
黄进在致辞中提到,电影《一代宗师》中,练武之人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作为法治中国的未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他希望大家也能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一代宗师”。
“见自己”,意味着要坚持终身学习,求知若渴,“不迷不成家”。黄进叮嘱大家,学习、勤学是安身立命之本。坚持终身学习,不仅需要坚持理论学习,更需要加强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理解,在实践中学习,从身边的小事学起、做起。法治是世俗但不庸俗的事业,法学是专业但不僵化的学问。
“见天地”,意味着要坚守职业伦理,谨记“天大地大不如法大”。道德伦理是做人底线,法律法规是处事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法大时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希望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法学专业学生要德法兼修、明法笃行,打牢法学知识功底,加强道德养成,培养法治精神,而且一辈子都坚守,努力用一生来追求自己的理想。黄进告诫同学们不仅要修为人之德、公民道德,还要修法律职业伦理、道德、操守,时刻用法律职业伦理来规制自身。
“见众生”,意味着要坚定法治信仰,“不忘初心”。黄进强调,法大人应有家国情怀。这不仅仅是青春的激情,也是生命力的象征。对法治的信仰和坚守并不要求大家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凡的生活和普通的事业依然可以践行“见众生”的法治信仰。愿大家出走社会半生,归来法大仍是少年!
终身教授应松年对毕业生送上了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他以“人生需要仪式感”为主题,用简单朴实而意味深长的话语,将满满的祝福与叮嘱传递到每个学子的心中。他说,今天的仪式将在同学们今后的生命中投射影像,成为人生之幕上的斑斓色彩和漫长孤旅中的温暖阳光,这正是举行毕业典礼的意义,也是学校送给同学们最后的珍贵礼物。相信法大人在当前法治春天的沐浴下,必将大有作为。同行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大道上,他祝愿毕业生们前程似锦!
导师代表霍政欣在致辞中为毕业生送上了鼓励与祝福。他提出了三点与大家共勉。一是做有良知、有文化的法大人,将来不论走了多远多久,都务必要开启良知与文化的导航器,永不抛弃良知。二是做有韧度、有高度的年轻人,初入社会,筚路蓝缕,他希望大家能够乐观、进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是让“尾巴呈自然状态”,切勿“夹起尾巴”或“翘起尾巴”做人,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不丧失尊严与风骨,不丢掉谦逊与品格。
毕业生代表、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洁代表2017届全体毕业生对母校的培育、师长的教诲、同窗的情谊和家人的支持表示感谢。本次典礼是毕业生学生生涯的最后一课,她相信大家必将不忘入学时的誓言,承担起法律人的重担,日后为母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随后进行的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领导与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为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依次授予学位,并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蓟门烟树,晓月徜徉,情系法大,师恩难忘。至此,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落下帷幕,在绵绵细雨中,大家合影留念,久久不愿散去。相信全体毕业生将牢记母校的嘱托与期盼,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