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宋鱼水法官接受校报记者专访

来源:校报记者 严亚男   11-26   阅读:
T AAA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宋法官,常识告诉我们女性一般会更偏重于感性,但对于做法官来说理性却很重要。不知道您在工作中是怎么处理理性与感性的矛盾的?

宋鱼水:做法官要把法律付诸实践,“公正”不能含糊,而要做到公正是绝对要理性的,不能说你今天心情不好,你就把你的脾气转嫁给你的当事人,你心情好了,就把案件莽莽解决了。理性更多的是一种法律的思维,适用法律的原则性,要一丝不苟。而感性意味着你的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就说在一个案件当中,今天你的当事人怒气冲冲地来了,他为什么怒为什么闹?是希望你能重视他这个案件,希望你能把这个案件审理好。作为一名法官,你要切实了解事实真相以后才能裁判。所以我觉得感性和理性不是绝对对立的。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如果让您选择的话,您喜欢在报告厅里作报告呢,还是坐在法庭上当法官?

宋鱼水:我觉得我都喜欢。坐在法庭里的感觉是我做法官的一种职业的感觉了,我曾经说过一坐在法庭上我就静静地倾听,就进入了一名法官的状态。但是我觉得这几年来法律需要宣传,法律的精神需要以宣传的方式来取得共鸣,比如说今天坐在这里与同学交流,我觉得我确实是在汇报一个法官的工作,希望给大家一点启发,无论你以后是从事法律还是其他的工作,我都希望通过这次报告会,让大家多了解这个社会,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少走弯路吧。比如罗马法和希腊法的形成,在西方国家就很重视演讲,因为人在交流辩论的过程当中产生的智慧的火花,是大家达成的共识,而个人独立思考的只是你一个人的火花。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您出名之后,还能安心做法官吗?

宋鱼水:严格来说,本质上没有什么影响,应该是可以的。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我们首先都是一个人,我们也都是普通人,因为我们要以普通人的感觉来生活,来感知社会,来要求我们应有的权利,尽我们应尽的义务。名人意味着在一个特定的场合附加了一份责任,名人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肩负的责任更大一些,社会对您的要求要更高一些,你要尽可能来完成这些任务。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作为一名优秀的法官,您认为我们现在的法学教育有那些需要偏重的地方?

宋鱼水:现在的大学教育越来越丰富多彩,而且整体来说,你们这代大学生的素质肯定比我们这一代要高得多,不仅仅是专业,而且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时候看看我们庭的那帮小伙子小姑娘们写的那些东西,觉得就是很爱看,因为水平确实高。一个人需要两条腿,如果说我们还有需要强化的,那一个就是专业知识,将来要转化为专业技能,要有创新力,才能更好地从事你的工作,尤其是创新性的工作。还有就是我们必须要修炼自己,要有一种好的品格,一个人到了社会以后,你既是一个自由人也是一个公民,作为一个公民,你不能只想索取不想付出,换句话说你得到了,就要想着付出,你享受着社会的权利,同时你也应该尽一份社会的责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和祖国更好。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接着上一个问题,那么您觉得对于一个法科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道德和法律知识哪个更重要呢?

宋鱼水:我觉得都重要。如果没有知识,就很难研究解决问题,但在你具备了知识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人走向犯罪。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你能不能抵制住各种诱惑。真正作为一个职业人来讲,它不仅仅需要知识的储备和转化,同时还需要人格的修炼和意志的考验。到了关键的时候,如果没有了这种基本道德,知识就会变成反动的了,会成为你发展的阻碍。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马上就要到了。您觉得我们从哪些方面做法律宣传效率更高呢?

宋鱼水:对普通来百姓来说,它可能记不住宪法是什么,民法的哪个法条是什么,我觉得法律的宣传最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们什么叫规则,法律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叫法律的原则。百姓所要明白的也就是为什么要有红绿灯,如何去遵守红绿灯,就这么简单。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