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4项成果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来源:科研处   5-31   阅读:
T AAA

成果简介: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14(8册) 张保生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14》系列丛书,是中国第一部证据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从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全景视角,审视中国证据制度发展的来龙去脉,梳理证据科学的研究成果,总结证据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该套丛书在对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制度发展与学术研究的道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评价和反思。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08》部分,主要从证据法治发展、证据立法进展、证据司法实践、司法鉴定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进步与不足。2009-2014年中国证据法治发展年度报告,主要从证据规则、证据司法、证据科学研究、证据法学研究、司法鉴定、法庭科学研究等方面,梳理了中国证据法治前进路径与利弊得失。总体来说,这套丛书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鉴古明今——传统法文化的现实意义 张晋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倡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不曾中断的历史,其法文化底蕴之深厚,治国理政经验之丰富,古圣先贤杰出的政治智慧与法律智慧等都是其他文明古国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中华法文化在治国要略、良法善治、司法文明、法律宣传、监察法制等方面,存在着历久弥新的优秀资源,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鉴古明今——传统法文化的现实意义》共收录了六篇张晋藩先生的论文,对中华法文化如何成体系地发挥“鉴古明今”作用的思考与论述是最主要的学术创新。书中关于“德法共治”、“依法治国”的论述,厘清了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以治国要略统率全书内容,充分说明德法共治是中华法文化的精华与核心。监察一文则反映出中国古代监察机构与监察法所缔造的监察文化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显示出中华法文化以古鉴今的独特魅力。后三篇文章将古代的立法、司法、法律宣传经验集中体现,反映出古代法治运行的系统性与互动性,说明立良法而重施行,法律深入人心、为人敬畏并得到普遍遵守,善治才能成为可能。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曹明德

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确立起“国家自主贡献”(INDC)的温室气体减排方式,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环境,以及更为复杂的国际论争等诸多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应当秉承气候正义的理念并坚持如下法律立场:确立公平合理的减排标准,实现分配正义;完善气候变化公约的履约机制;发达国家应当制定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矫正正义。为落实上述立场,中国应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与美国、欧盟一起引领国际气候治理,并切实履行至今已达成的包括《巴黎协定》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气候法律文件。与此同时,在国内应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碳排放交易法规和环境税法,运用碳排放交易和碳税等市场工具,从法律、市场、政策等方面确保气候正义的实现。

北京市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援助体系构建 王丽莉

《北京市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援助体系构建》在大量运用实证调研方法、文献资料方法、数据分析法等的基础上,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间,分别针对北京市民和心理援助专业力量进行调研,了解市民对北京突发事件心理援助的认知、评价与需求情况,搜集专业人士对北京市建设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援助的看法与建议,全面细致地了解北京市目前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建设的现实情况。目前北京市在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发事件心理预防效果不理想;心理援助队伍缺乏系统建设;应急心理干预处于临时召集专家、紧急应对了事的状态;相关法律法规笼统且不统一;经费投入亟待改善等问题。最后提出,北京市建设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援助体系应从政府主导、建立协作、专业支撑与社会参与四个方面入手,尤其应结合心理援助的阶段性特点,从心理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心理干预及心理重建三方面进行实施。

上一页 [1] [2]

编辑 陈韵如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