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国政法大学“青春铸魂大讲堂”暨“青春引路人”辅导员培训专题讲座举行

来源: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4-19   阅读:
T AAA

(特约通讯员 张琢悦)为学习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教育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领青年学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4月17日晚,由我校学生工作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分团委承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国政法大学“青春铸魂大讲堂”暨“青春引路人”辅导员培训专题讲座在昌平校区刘皇发学术报告厅举行。我校党委书记胡明、副校长李秀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部培训研究处处长赵菲等出席本次活动。参训辅导员、400余名学生现场聆听报告。

新华通讯社国内部主任记者侯雪静、光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编辑马姗姗、法治日报社法治网副总编辑刘青以及北京日报社评论部副主任张砥等四位媒体人讲述新时代发生在祖国大地上的中国故事。

活动开始前,胡明会见与会嘉宾,并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赠送纪念品。

(胡明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赠送纪念品 摄影 胡麟)

活动开始后,首先由李秀云为活动致辞。随后,四位记者依次上台讲述,为法大师生带来一堂入脑入心的“思政大课堂”,与会师生在聆听中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

(四位记者现场讲述 摄影 胡麟、陈梓枫)

首位讲述者是侯雪静,她的主题为《扎根基层一线,记录新时代征程》。侯雪静与现场观众分享自己近10年的采访本,从汗渍的上衣看到时代的旗帜,从阜平破败的小庙看到党的执政基础,从田间地头看到农村发展新天地……一个个奋进的故事和鲜活人物,都是她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所探寻到的好故事。而“把故事讲到群众心坎里”,是侯雪静采写的“秘诀”,细数她书写的一篇篇力作,无一不是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把握时代大势中写就。侯雪静表示,面向新征程,讲好中国高质量发展故事是记者的使命,她将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努力写好新时代山乡巨变这篇大文章。

张砥带来的好故事是《因为理想与热爱,所以风雨兼程》。从事党报评论工作十年多来,张砥始终坚守在首都意识形态斗争第一线,坚持“中国式思考”,坚定写“有观点的文章”。张砥表示,坚守理想,最坚实的依托就是热爱;呵护理想,最坚固的铠甲就是理性;捍卫理想,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自信。他从现实出发,用平实的话语,将当下青年人对理想的求索、困惑与纠结一一道来,深深触及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的追问。

马姗姗讲述《“山海情”之外的中国西部乡村》。2021年夏天马姗姗走近宁夏西海固地区,感受乡村故里的“山海之情”。“与我想象中的西海固完全不同”,马姗姗分享道,在这里,困扰宁夏人祖祖辈辈的吃水问题被“水往高处流”的人工奇迹所解决;在这里,闽宁协作让寸草不生的“干沙滩”变成了果茂粮丰的“金沙滩”;在这里,摆脱贫困后的乡村又一次掌握了迈进振兴发展新阶段的“密码”。马姗姗用丰富的数据、真实的事例,展现新时代中国西部乡村别致的美丽。

刘青讲述的主题为《让法治的力量可见可感可触》。刘青用一对名为“法小治与法小宝”的卡通IP形象开启她的讲述,通过对IP赋能,生动阐释日常生活中可感可触的法治思想。她讲述了“松桃苗绣”这项技艺从濒临失传,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新生的法治故事。这样鲜活的案例正是刘青和团队积极探寻法治护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小缩影。她表示,团队的初心就是努力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宏大主题的生动化、具象化、故事化解读,用“青年话语”讲好法治故事,以贴心有感、入脑走心的方式让法治的力量可以触达。

踔厉奋发新征程,勇毅前行向复兴。四位记者,四段故事,让与会师生感受到了我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时代变化;体会到了校友们从拓荒牛前走到新闻一线的理想信念;触碰到了时代故事中的光和热、山与海;接受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浸润与陶冶。

活动的最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聘任仪式举行。学生工作部部长王洪松、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尚武为讲述嘉宾颁发聘任证书。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聘任仪式举行 摄影 胡麟)

2014年起,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连续组织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今天,四位记者在我校倾情讲述深入基层一线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采访经历,集中展示近年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既有反映脱贫攻坚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新闻记者深入基层,增强“四力”的新闻实践。聆听间,理解在深入,思想在升华,广大师生凝聚起奋进新征程、青春铸国魂的澎湃力量。

编辑 李晋娴(实习)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