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研讨会

来源:法学教育研究评估中心   5-27   阅读:
T AAA

5月20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学教指委)召开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研讨会。围绕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进行研讨,并审议了法学专业(类)教学要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法学教指委主任委员徐显明,法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马怀德、黄进、王新清、叶青、房绍坤、杨宗科、周叶中、刘仁山及全体委员、特邀专家参加研讨。马怀德主持开幕式。

(王启明致辞 摄影 卢云开)

王启明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高端和龙头,是国之战略重器。我们要认真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教何为”这一时代命题,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王启明说,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推动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法学教育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王启明就全面提高法治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加强法学核心课程建设,创新法学实践教学,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等5个方面谈了意见看法。

(徐显明致辞 摄影 卢云开)

徐显明在致辞中指出,《意见》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影响深远,是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的纲领性、划时代性的文件。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他强调,教育是基础,最终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创新型的人才。

(马怀德主持开幕式 摄影 卢云开)

马怀德在主持中指出,本次会议主题是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研讨法学教指委草拟的全国高等法学院校贯彻落实《意见》的指导方案,审议通过法学教指委研制的“法学专业(类)教学要点”。马怀德强调,《意见》既是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也为法学院校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重点法学院校要在贯彻落实《意见》,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发展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改革完善法学院校体系,加快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中发挥作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法治人才,取得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争取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学院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理论支撑。

开幕式第一单元由黄进主持,徐显明领学了《意见》,并围绕会议主题讲话。

第二单元是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主题发言,分别由周叶中、刘仁山主持。法学教指委委员(以下简称委员)及多位特邀专家就如何贯彻落实《意见》做主题发言。

第三单元是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集体研讨,由叶青、王新清主持。首先由法学教指委秘书长李树忠介绍《高等法学教育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指导意见(草案)》的研制情况。随后全体委员发表意见和建议。

第四单元是审议法学专业(类)教学要点,由王新清主持。首先由各核心课程要点研制组介绍本组研制情况。随后全体委员展开研讨并初步审议通过以上教学要点。

(全体委员、特邀专家合影 摄影 卢云开)

研讨会闭幕式由徐显明总结致辞。他首先感谢所有到会委员及特邀专家,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在这次集中学习研讨《意见》后,法学教指委所有委员继续深入学习《意见》。这份纲领性文件为法学教育的改革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把它当作中国法学教育面向未来的宣言。二是希望会后继续完善《在高等法学教育中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的指导意见》并请委员、专家继续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按照全体会议审议的意见和建议修改法学专业(类)核心要点。教学要点是教师教学时必须遵循的,但落脚点要在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受益。要做到规范、制度、理论、实践的统一。

编辑 李晋娴(实习)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