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我校召开2025年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研讨会

来源:教务处   3-11   阅读:
T AAA

为深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建设大局,更好做好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工作,3月10日,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研讨会在我校海淀校区召开。

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冯光,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处长杨毓娅,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综合事务部主任贾珅,我校副校长刘艳红出席会议。我校相关职能部门、教学院部负责人参加会议。

(刘艳红讲话 摄影 尹建峰)

刘艳红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说,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处于关键战略地位,这不仅是服务“教育强国”“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国际法治竞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动布局。她表示,学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实务部门的协同合作,紧密配合,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她再次感谢司法部、外交部、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等实务部门的支持。

罗智敏系统介绍了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与挑战,以及作为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的高校及共建单位共同承担的工作职责与任务。

会议专题研讨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实验班学生选拔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等重要环节。相关职能部门、教学院部参会人员围绕方案细节,就课程模块设计、师资共建机制、政策保障措施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我校召开2025年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研讨会 摄影 尹建峰)

与会嘉宾分别就学生选拔及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冯光认为要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法学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法律文化的理解与包容,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项目,拓宽国际视野。杨毓娅提出要加强实务课程设置,并表示将积极支持举办教学活动、学术讲座等实践活动。贾珅表示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实践机会,参与真实的涉外法律事务处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刘艳红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学校将严格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以制度创新保障人才培养质效,为教育强国和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法大力量。

我校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高校,将持续与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等实务部门紧密协作,以涉外立法执法司法、涉外法律服务、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培养为建设重点,着力优化涉外法治人才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实战能力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编辑 陈睿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