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比较法学院”揭牌仪式举行 摄影 尹建峰)
5月16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比较法学院”揭牌仪式在海淀校区举行。我校党委书记姜泽廷、校长马怀德、党委副书记黄瑞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梅夏英出席会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兄弟高校法学院相关领导,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比较法学院全体教师、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姜泽廷致辞 摄影 尹建峰)
姜泽廷指出,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正式揭牌是学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转型升级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是我国涉外法治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的生动注脚。学校搭建“一中心多基地”融合发展布局,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和国际传播,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作。姜泽廷强调,要将学校内部的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工作与学校外部拉开发展框架、拓展发展空间,同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一体理解、一体推进。比较法学院要锚定全面赋能法学学科研究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目标,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国际传播等重要任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时代精神的比较法学学科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推向新的高度。法大将与各兄弟院校同题共答,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中作出更大贡献。

(马怀德致辞 摄影 尹建峰)
马怀德回顾了比较法学院从研究所、研究院,再到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学院发展史,指出其是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发展的历史缩影。他认为,比较法学院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认识,奋发有为。一是明确自身定位。比较法学院要着重承担起区域国别法研究的重任,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主责主业,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二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培养方法方面持续发力,在破除高校与社会之间体制壁垒方面取得新成效。三是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上取得新突破。要开展对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全过程监测、长时期关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形成规模效应。
梅夏英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我校比较法学院工作,表示其为我国其他高等院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样板,期待学院能够找准发力点,积极承担服务国家战略重要使命。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认为,比较法学院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辐射范围扩展至本科阶段,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意义重大,双方将在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进。

[黄瑞宇、梅夏英共同为“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揭牌 摄影 尹建峰]
会上,黄瑞宇、梅夏英共同为“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揭牌。
在随后召开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和评价标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就业方向”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在未来工作思路和重点上互学互鉴,为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群策群力。
据悉,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于2009年成立;2025年3月,为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中国政法大学决定在“比较法学研究院”基础上加挂“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将以区域国别法研究为牵引,打通传统学科知识体系,整合全校优质资源,积极探索区域国别法学交叉学科建设,将学院建设为世界一流的比较法和区域国别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外法律文化交流基地,为将中国政法大学建设成为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搭建“出海口”和“入境港”。2025年,比较法学院将在现有的研究生培养基础上,开始招收区域国别方向的法学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