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工作会在海淀校区召开。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孙勇,学校党委书记姜泽廷、校长马怀德、副校长刘艳红、于飞出席会议。来自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北京市司法局等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单位的代表,学校涉外法治领导小组调度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及学生代表共50余人参会,共同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工作会召开 摄影 尹建峰)
会议第一部分系统总结学校上半年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发布“朝阳基地十大涉外课题”。会议指出,涉外法治人才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维护我国国际权益的战略力量,学校围绕“实践、实训、实战”育人理念,优化分类培养体系,构建实践导向协同育人模式,并从筑牢根基、深化协同、突出实战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在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会议第二部分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创新”,与会共建单位代表就相关主题分别发言。共建单位代表分享了对于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经验和建议,学院代表分享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特色举措,参与涉外实习的学生代表分享了前期参与实习的经历与心得。
会议第三部分是自由交流环节,校内外与会嘉宾围绕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师资共享、国际合作等议题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各方搭建了高效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明确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方向与路径,未来学校将通过精准对接需求、搭建实习实践大平台,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不断注入新动能,推动协同育人机制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