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迎来了全国第30个教师节,我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立足本职岗位,立德树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他们作为大学生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常在正常工作时间外,或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或与学生谈心,进行深度辅导,为学生排忧解难;或指导学生读书、参加学生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业指导和能力培养。他们始终把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是一群可爱的筑梦人。
奉献青春,用爱导航人生
——记刑事司法学院辅导员赵松云
个人简介:赵松云,女,汉族,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专职辅导员。1996年参加工作,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已经整整十个春秋。至今已带过4届共20个班的研究生,所带学生总数达到899人。目前,她负责刑事司法学院2013级研究生的学生工作。2004年11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阳光社区矫正服务中心担任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2007——2008年院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4月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工会工作积极分子,2010年9月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优秀辅导员,2010年、2013年12月被评为年度中国政法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2013-2014年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

作为一名辅导员,必须具备做人的良知和责任感。
赵松云老师在工作中公正负责,勤勉细心,在她看来,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事业。她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开阔的视野,对学生的了解细致入微,对学生的发展高屋建瓴,能够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们的心坎里,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
用付出诠释责任——敬业爱生 以身作则
赵松云老师善良积极、乐观向上,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她一直信奉陶行知所说的“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研究生生活伊始,学生们一个共同的困惑就是:如何写好学术论文?针对这个问题,赵老师下了很大功夫:首先她向各位任课老师反映这个问题,请老师们在上课过程中专门讲解写论文的技巧和规范。随后,赵老师又联系了曾经在《法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毕业多年的学生跟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于讲座时间在晚上,恰巧赵老师的爱人出差在外,不放心年仅8岁小女儿独自在家,不得已赵老师带着女儿来学校主持讲座,讲座进行到晚上十点多,乖巧的女儿都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克己奉公,尽职尽责,赵老师是一个极具责任心的老师。
赵老师作为辅导员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一个学生对辅导员来说或许只是众多学子中的一员,但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却承载着所有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她从不忽视每个学子;她说,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2010级有个来自江西偏远山区的学生,母亲长期患病,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困难。其本人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学沟通;赵老师开始思索如何更好地开导她。赵老师多次找她谈话,与之交朋友、谈心,还帮助她在院研工办找到了勤工助学的岗位。经过赵老师耐心的沟通交流与疏导帮助,她不仅树立了自信心,在待人处事、学习生活等方面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她毕业时顺利考取了江西省公务员,在新单位的表现也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交口称赞。在赵老师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的帮助下,她像蝴蝶破茧一样完成了美丽的蜕变。
用分享带动科研——无私关怀 潜心学术
研究生阶段与本科学习有所不同。研究生着重从学术交流中汲取知识、丰富自我、潜心学术。对于刚刚脱离本科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生来说,突然到来的大量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会让他们迷茫失措。
赵松云老师对这样的状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利用班会、网络、面对面单独辅导等形式不断深化提醒学生要专心学术,注重科研,把自己真正修炼成一名合格的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她积极帮助同学们寻找合适的论文指导老师,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同学们勤思、勤问、勤动笔,把好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印有墨香的文章。经过辅导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在她所带的四届学生中,共有10人获得历届校“十佳学术新人”。更为可喜的是,2013级刑法的徐万龙、刑诉的张益南在研一就荣获了法大第十一届“十佳学术新人”的光荣称号。
用创新实现共赢——锐意改革 求实创新
赵松云老师非常重视加强班集体建设,努力改变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主导力量上的单一领导角色。
赵老师在班集体建设上,摒弃了辅导员的单一制领导,自下而上积极调动广大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为班级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凝神聚力。
研究生入学伊始,赵老师为了深入了解同学,发现学生在各方面的特长和优势,让每位同学写了一份个人简历。在老师的引导和推动下,组织策划了诸如“刑司杯”论文竞赛、刑司研究生体育活动月、刑司研究生辩论赛、模拟面试、就业经验交流会、刑司读书会、英语角、红歌会等多项活动。既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为学院和学校输送了许多优秀的骨干力量。历年校研会里,刑司院的学生都占据了绝对优势。每年迎新送毕业生等重大活动,校园里都能看到刑司院学生的忙碌身影。
一名学生的成功可能要归因于自身的努力,但如果成功的是一个群体,则要归因于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在营造这种环境和氛围的过程中,辅导员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赵松云老师深刻了解并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用沟通促进就业——职业指导 特色鲜明
赵松云老师在2009年就取得了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的资格。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中她特色鲜明、善于分析和把握最新的就业形势。
入学伊始,赵老师把学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化引导学生制定今后职业发展规划上,让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具体实际,初步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中间阶段,赵松云老师着重强调对学生职业基本素能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就业阶段,着重于就业方面的指导和实践。
针对近年来国家公务员招考政策出现的明显变化,赵老师不断提醒学生高度重视这种政策变化,及早做筹划,积极准备。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刑事司法学院的研究生就业落实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4%以上,被各级国家机关录取的公务员占研究生总数的50%以上,刑司院成为研究生院公认的“考公学霸”,整体就业率高于学校平均就业率,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用真诚收获信任——细致入微 贴心辅导
赵松云老师非常注意加强自身的能力素质培养,先后多次参加北京市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在心理咨询、发展辅导、网络思政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研究生承受多重压力,心理问题较多。从2004年以来,她所带的4个年级899名学生,能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深度沟通和交流,她还利用班会、民主生活会、走访学生宿舍、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重点学生、困难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为同学排忧解难,为人生指点迷津,对每一位同学关爱备至。
赵老师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总是能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学生的发展困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一方面,她通过心理问卷和学生心理状态监控定期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同学进行深入辅导,引导同学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另一方面,联合学校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通过班级干部和宿舍同学等将个别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及时反馈。
用奉献铸就辉煌——平凡做人 悉心做事
生活就像汪洋大海,事无巨细,皆是点滴。
对于大多数本科非法大的同学来说,在法大的时间可能更多在于专业学习,往往忽略与法大、与老师、与同学的感情交流。
赵松云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法大的研究生生活,对于一名学生来讲,很可能是学生时代最后的欢乐时光,应当在心中倍感珍惜。
在赵老师的细心指导之下,各班的宣传委员记录同学们平时在一起的精彩片段,期末各班制作的纪念视频展示丰富绚丽。同学们对这样的纪念形式赞不绝口。相信这样的默默记录,会让研究生的三年时光变得不平凡、不乏味,成为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爱的奉献,从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开始。赵松云老师是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是一名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研究生辅导员,这源自她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真情付出。有这样一位辅导员,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发展方向变得更加明晰,未来道路变得更加平坦。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赵松云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