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勤耕花田半亩,喜看稻菽千重——记三八优秀红旗集体外国语学院

来源:新闻中心   5-27   阅读:
T AAA

学院建设:多管齐下促人才培养

不可否认,在以法科为优势的法大,外国语学院的学科设置属于我校边缘学科,整体科研环境着实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法大建立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路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又是其不可或缺的支撑学科之一。如果说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外国语学院发展径路上的一次次"弯道赶超",那么各项学院建设工作,就是外国语学院的平日里的"直道加速"。

科研工作方面,外国语学院教师顶着繁重的工作压力,总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心得、积极追求学术前沿理论。近几年来,全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含译文)722篇;出版著作(含译著)83部;编著教材及辅导类书籍61部;出版研究报告2篇。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4项,校级项目10项,院级项目13项,共筹集科研经费383.6727万元人民币;共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83人次;共举办讲座28场。

在学科建设领域,短短的10年时间内,外国语学院成功申请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后设置法语语言文学(法汉法律翻译)、德语语言文学(德汉法律翻译)、俄语语言文学(俄汉法律翻译)四个研究方向,侧重法律外语翻译。2014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IT)正式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2015年正式招生。

人才培养上,其更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设立了"英语(法律英语方向)"、"翻译(法律翻译方向)"两个特色专业的改造方案,采取了"4+1"、"5+2"等不同培养模式。新的教学培养方案也带来优异的教学成绩,英语专业和德语专业四级、八级通过率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绝对不是靠简单蛮干式的扬既有之长、避已有之短,而是结合我校具体学科背景、考察就业形势需要等情况综合考量后对发展路径做出选择。而一旦路径选定,就不会因为路上的重重困难而轻言放弃。

以德语专业的创办为例。在德语专业成立之前,我校的德语课长久以来都仅被定位为公共外语课,学生人数不多,老师也就仅仅一位,离建立一个全新专业的实力与水平,相距甚远。然而,与中德法学院合作、实行"5+2"培养模式,在应届德语本科生中直接招收法学硕士,完成五年双专业本科学习后,直接进入中德法学院学习法学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思路,被认为是对社会对法律与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顺应,能够成其为外国语学院依托法学法科优势、展现自身特色与亮点的教学举措,于是,2003年初,外国语学院正式向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申办德语专业。

招聘德语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德语专业课程的设置、购买相关图书及音像资料——筹办工作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走过。而经过十年余的建设,如今的德语专业拥有了一支年轻的师资队伍,建立了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也有不少学生在全国德语学科的多种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好成绩。

如今,秉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宗旨,继续深入进行以培养国际化卓越法律外语人才为目标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正徐徐拉开帷幕,2014年经校教指委会议审议通过的"英语(法律英语方向)"和"翻译(法律翻译方向)"两个特色专业改造方案于去年才首次开始执行。在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造之路中,外国语学院还有很长的路需摸索前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 陈睿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