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叶炳坤,男,中共党员,中国政法大学1990级校友,现任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负责人。叶炳坤于1994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1998年考入厦门大学在职“双证”研究生班;2003年,他考取“志奋领奖学金”并获得全奖留学机会,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英国莱斯特大学法学院国际商法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叶炳坤获得“全国破产审判先进个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等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
“其实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读书要用心,工作更要用心。如果你用心去做的话,事情自然而然就能做好,但如果不用心的话,肯定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纰漏......”在谈及自身的经历和成就时,叶炳坤笑着如此回应。简简单单“用心”二字,背后包含的却是想要有所成就的志向,与困难顽强拼搏的勇气,以及永不服输的决心。工作二十二载,叶炳坤始终坚持在法律工作的一线上,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为百姓排忧解难,用自己的智慧和文字为祖国的法律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用心学习:“学贵恒心,必有所获”
很小的时候,叶炳坤就开始为自己的法官梦想铺路。高考填志愿,所有的专业都报了法律。1994年,叶炳坤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放弃了保研留京的机会,来到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叶炳坤也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1998年,已经工作的他考入厦门大学在职“双证”研究生班,攻读国际经济法。在此期间,叶炳坤写的一篇论文《外资收购产生的反“债转股”的若干法律问题思考》在当时第一次提出外资并购中可能垄断法律问题,对我国此后的反垄断立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也是在此时,叶炳坤意识到我国国内的商法研究急需参考世界上先进成果。于是,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英国的“志奋领奖学金”,到莱斯特大学深入学习。国外的教学方式和国内有着很大不同。在英国的大学里,老师基本不授课,全靠学生自觉,积极地去看书、查资料。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思维角色的转变,让叶炳坤一时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留学期间,叶炳坤几乎整天泡在图书馆,高强度的学习让他的头发掉了一大半,人也瘦了近30斤。
苦心人,天不负。叶炳坤对于学习的坚持终是值得的。1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国际商法法学硕士学位,成为莱斯特大学首个获得“学术优秀奖”和“杰出法学硕士”两项荣誉的外国学生。他的英国导师佩里教授更是给出高度评价:“几乎没有见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将英国破产法和普通法精髓掌握得如此好的学生。”
回国之后,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依旧勤学不倦,潜心钻研,致力于将国外的商法理论、司法经验介绍到国内,并将国内最新的立法成果和司法成就传播到国外。他曾先后在国际司法、破产重整法等领域出版了中英文专著累积40余万字,多次受邀参加有关破产重整方面法学专著的编写和相关问题的研讨,并担任国际破产协会(INSOL)司法委员会成员。
“法院就是一所新的大学,法庭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要从事法官工作,你就不能轻言毕业……”叶炳坤如是说。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这或许正是他对于学术不懈追求的动力和源泉。
用心工作:判案高手认真对待大案小案
在工作中,叶炳坤更是始终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对待每一起案件。不论是涉及上万人利益的大型案件,抑或是只有少数人关注的小案件,叶炳坤对于工作的“用心”从未改变。在办案过程中,他还给自己提出了“高中低”的要求:“高”是要发挥自身最高的法律专业水平处理好每一起案件,“中”是要保持最中立的立场分析、处理当事人的利益诉求,“低”是要以最低的姿态倾听当事人的每一个诉求和心声。
正因为叶炳坤对工作的这份坚持和用心,许多犹如一团乱麻的复杂的案件,在他的手上都能迎刃而解。领导赞誉他是法院难得的综合型人才,同事评价他是一个踏实做事的专家型法官。曾和叶炳坤打过交道的一位律师说,在接到叶炳坤签发的开庭传票后,都会提醒自己多看几遍卷宗、多研究两遍有关法律问题,否则可能“无以应付”。
2009年,叶炳坤承办了夏新电子股份公司破产重整案,这是福建省首例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这一案件所涉及的利害群体有6万余家、总债权数额高达26亿余元,在全国同类案件中都属罕见。在审理案件时,叶炳坤创新性地提出了第三方托管、反向保全等多项制度和举措,使得这一案件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获得高票支持通过重整计划,依法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帮助夏新公司获得了重生。
理大案,他认真执着;办小案,他也毫不马虎,坚持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处理。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用心,使得他22年的法官生涯中,从未因工作不当而引起信访投诉,反而得到了许多当事人的信赖和赞誉。“处理这些破产案件,其实解决的就是一个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和再利用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双方矛盾的源头和利益平衡点就十分重要”,叶炳坤如是说。
然而,要做到利益的平衡谈何容易,要说服当事人进行和解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法律的艺术,既是公正的艺术,也是温情的艺术。只有用心换心,才能了解当事人的真正诉求,才能做到定纷止争”。正是抱着这种“以心换心”的真诚,许多当事人愿意给予叶炳坤信任,许多案件和纠纷才得以迎刃而解。厦门市有个老上访户卓某,第一次见到叶炳坤时连哭带骂,横加指责,表现出极度的不信任。“我知道这时候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只有耐心倾听她的诉求,帮助解决困难,才能真正地化解矛盾。”叶炳坤一次次地倾听、一遍遍地向她解释法律规定,并通过各种渠道为她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最终,这位曾扬言要与法院“斗争一生”的老上访户尽管败诉了,但却被叶炳坤的真诚所打动,从此息访。
用心追梦:坚持铸就辉煌
“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来源于自己的理想、信念。我的理想和信念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怀着这样一个“法官梦”,26年前,叶炳坤揣着两百元,跨越两千多公里的距离,从漳州长泰的穷苦乡村到繁华的北京城求学。抄信封,当家教,动画质检员……这些活,他都做过。“那时候,白天在昌平上课,下午下课后就跑到城里面去做兼职赚钱”,叶炳坤回忆道,“那时候做动画质检,几分钟的片子要来回不停重复地检查,放大看缩小看前进看后退看,几分钟的片子都是要看个几百遍的。”工作的艰辛、生活的困难并没有将叶炳坤打倒,反而让他越挫越勇,为了自己的“法官梦”不断前行。
后来,在英国留学期间,有几家国内外大企业看中了叶炳坤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纷纷抛出橄榄枝。想聘请他到企业里从事法律工作,结果都被叶炳坤婉言谢绝。在高薪的诱惑面前,叶炳坤选择如期回到厦门中院的工作岗位上,继续自己的法官生涯。“很多人都说我那时候如果没拒绝,可能现在就是一个身家过亿的富翁了,也不至于到如今还是个‘穷忙’法官了”,叶炳坤笑着说道,“不过,既然选择了一条路,那就一条路走到黑吧!”
扎根基层二十二载,叶炳坤以自己的用心和坚持,书写了一个法律人的辉煌篇章。不论是读书、干工作、做研究,他始终相信“坚持”二字。读书时坚持,取得好成绩有满足感;写书时坚持,找到问题的出路可以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办案时坚持,在千头万绪的线索中抽丝剥茧,找出症结,又或是当双方走到破裂的边缘,在努力沟通下握手言和,纠纷得到满意的解决,这时,法官作为纠纷解决者的价值得到了体现,那种成就感更是不可替代的。付出总有回报,叶炳坤始终相信,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