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法大“逆行者”】新华社张书旗,用镜头记录平凡英雄

记者 王安琪 唐文敏 通讯员张焕宁 摄影/肖艺久   3-3   阅读:
T AAA

(2月17日,患者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休息)

(张书旗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进行现场拍摄)

疫情当前,整个社会集聚着能量。这股巨大的能量来自社会各界,而作为记者的他们,用炽热的内心直面灾难,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着力量。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你有没有留意到这样一个名字,看到这样一个面孔?2012年,他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从校记者团成员成为了新华社的一名记者。

2020年,他奔赴疫情防控一线,探访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他,就是奋战在前线的实时记录者,来自法大的“逆行者”———张书旗。

张书旗,中国政法大学2008级新闻与传播专业本科生、校记者团成员、新华社记者。

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有最真切地感受。

“我试图让情绪安宁,我也试图尽量克制。”作为新华社记者,在看到新冠肺炎病例人数的新闻报道时,张书旗在家中坐立不安。不断更新的新闻报道触目惊心,作为一名新闻人,张书旗无法让自己置身事外,他决定马上请缨去武汉,去亲历真实,传播真相。

1月27日,武汉封城的第5天,张书旗与新华社的同事们来到武汉,开启了他的“逆行”之旅。在这里,一切都是未知的,兴奋与害怕交织着。然而,他认为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有最真切地感受。

“来到武汉的第一感觉是压抑。”张书旗说,“这不是我熟悉的武汉。”从下车的那一刻,他只看到空荡荡的车站,往日繁华的商圈与行人消失不见,偶尔有路人经过,也是步履匆匆,这种压抑的感觉,他从未体验过。

次日,张书旗便和同事们来到口罩生产车间进行采访。他们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外出采访时还需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1月29日,他来到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为大家报道施工情况。1月30日,他转战到武汉天河机场国际货物站,到现场进行采访。2月2日,张书旗赴初步成型的火神山医院内部,探访报道隔离病房建设的基本情况。从抵达武汉到投入工作,他没有一天休息过,几乎每时每刻都奋战在疫情防控报道的一线,为读者和观众带来前线最真实和最新消息。

在深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对建设工人进行采访时,他听到建筑工人说:“不是因为辛苦,是因为心里着急,想着能快一点再快一点把医院建设好!”拿着镜头的他,瞬间湿润了眼眶。

必须在现场,因为我们是记者!

疫情期间,人人自危,张书旗每天出门采访前,都会装好酒精消毒棉片,戴上口罩,并用力在鼻梁上压一压,才会按下门把手。他说,在那个时候,每个人对门外的世界都是“害怕”的,但这种“害怕”的情绪达到顶峰,是2月17日晚上。

在火雷两山之后,还有一批“生命之舱”正投入战斗。其中一个,就是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月17日晚,张书旗决定和同事一起去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拍摄记录下方舱医院的夜晚。在现场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他们花费了半个多小时,从头到脚把防护装备穿戴齐。被医护服紧紧包裹的他们,喘气也变得困难。在穿戴好防护服后,两人进入方舱医院的看台上进行拍摄,虽然护目镜上的雾气越来越大,但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印象中的方舱医院,是广场舞、是看书的人、是玩魔方的姑娘,可是眼前,人们多数已经躺在床上,几个医护人员挨个量体温测血压,场馆里很安静,静的只能听到他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在拍摄完毕后,张书旗在门外等着同事出来,门外的医院一片漆黑,他回想起方舱医院的场景,“害怕”的情绪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加剧,他感觉自己被病毒包围着。

在返回的路上,张书旗问同事害怕吗,同事说,“怕。”面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每个人都会“害怕”,却也是这一次次的“害怕”,让张书旗更加理解“使命”的重量与意义。在众人闭门不出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选择“逆行”;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他记录着疫情的最新情况,将抗“疫”现场的各个方面,第一时间还原给公众。

“必须在现场,因为我们是记者!”这是张书旗的“使命”,亦是他的“信仰”。

普通人,也可以是英雄

除了深入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一线现场,记录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真实动态外,张书旗格外关注武汉普通市民的生活。从外卖小哥,到建筑工人、公交司机,再到“魔方姑娘”,每一个普通人,都在他的纸笔和镜头之下,显示出英雄的模样。2月1日,新华社记者“疫”线观察的视频中,张书旗通过Vlog视频记录了一个外卖小哥的日常。

这些被记录着的人物看似平凡,但他们同时也是武汉这座城市里的英雄。每当剪辑采访片子时,张书旗都会被采访者的回答所感动,甚至留下眼泪,他说,“不仅仅是外卖小哥,还有口罩厂的工人,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这里每一个普通人,都在默默地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守护好后方的阵地。他们同样也是英雄!”

不知不觉,张书旗与同事们来到武汉已经快一个月了,疫情也在国家和人民一起努力下渐渐好转。他们在抗“疫”一线的最前沿记录、拍摄这一段历史,也记录这个城市所有的希望。

编辑 实习编辑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