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基层校友寻访 | 屠化:法治蓝图,面面如画

7-24   阅读:
T AAA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着力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我校组织“根植祖国大地 播洒法治阳光”法大基层校友寻访活动。本次活动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指导思想,以“青春践行二十大,法大校友在基层”为主题,聚焦扎根全国各地基层的法大校友,讲述他们的经验,记录他们的人生,展示法大校友的精神风貌,鼓励更多的法大学子走向基层,在祖国各地播洒法治阳光。

屠化,中国政法大学2009级法学专业校友,2013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曾主持并参与策划《普法栏目剧》《律师来了》《健康之路》等栏目。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首届“节目创新人才海外培训选拔赛”中,其节目方案获得一等奖。疫情期间,屠化多次主持“抗疫前线 法治报道”主题直播节目。

(通讯员 罗若榽 实习通讯员 吕南柯)“学校的玉兰花开了吗?”这是接受采访时屠化说的第一句话。采访前,屠化方才完成一档节目的录制,而结束后,他还要马不停蹄地处理下一项工作。回望自己的“法律+传媒”之路,屠化感慨道:“没有法大的锻炼,绝对没有当时的我,更不会有我的今天。这么多年,我依然怀念法大的观众、法大的舞台。”

一张油彩:扎实灵活“多面手”,矢志创新“智多星”

翻开屠化的主持节目单,不难发现他的节目涉及多个领域——普法、医疗健康、刑侦等,也横跨多重类别——栏目剧、访谈、新闻纪实、综艺、晚会等。得益于在法大接受的专业训练,屠化能够调用理性思维冷静思考、从容应对。这使他面对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节目时都能见招拆招,处理得得心应手。

在节目制作当中,总会出现各种意外状况:受访者不按套路出牌的意外回答、嘉宾出现冲突……把控、梳理、提炼、总结,这是屠化主持节目的“四步走”——把控场上状态、梳理清晰脉络、提炼归纳要点、总结求同存异。法学学习的经历让他善于“归纳”“演绎”,既能汲取一般经验,也能将其运用于具体场合。在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后,他可以再根据节目的内容和节奏,在特定的时点适当抛出问题,增强节目的可看性与戏剧性。

在主持完一档节目之后,他也会从中吸收可用的经验,反哺其他节目。例如《健康之路》里专家对人体生理的讲解,可以帮助他加深对《普法栏目剧》里法医鉴定的认知。多档节目的主持经历让他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充分扩展,也为更好地开展新节目的准备、录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屠化并未止步于此。央视人才济济,从不缺乏好声音、好形象,只有勇于突破主持人的单一身份,才能让自己更具竞争力,成为堪当大用的“多面手”和真正成熟的媒体人。面对“电视媒体正在面临观众流失”这一问题,“如何留住观众”是每一位电视人的考题,屠化尝试寻找答案。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首届“节目创新人才海外培训选拔赛”中,他的节目方案获得一等奖,同时入选央视创新人才库,公派至英国学习电视节目制作。学成归来后,他反复琢磨研发节目创意,担当节目策划和台本编辑,寻求破题之路。成为节目的制作者后,“抓耳挠腮、想破头脑”是常态,熬夜更是家常便饭。不同于主持人节目录制的任务,制作人要面对一系列复杂的录制、剪辑和制播流程,一档对观众负责的节目背后是高度的统筹协调和持之以恒的韧性。他一度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精益求精、锐意创新,屠化在央视广阔的平台上展露才华,追逐理想。屠化的传媒之路就是一张肆意挥洒、浓墨重彩的油画,他也用宛如油彩般丰富的经历,展现了法学之外的另一种精彩人生。

一幅工笔:法为绳墨,助为初心

每一个法治故事的背后都是鲜活而真实的存在。作为法制节目的主持人和制作人,屠化看到了更多。2017年,屠化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律师来了》中担任主持人兼策划,作为央视与司法部合办的一档法律公益服务类节目,这档节目以“法为绳墨 助为初心”为宗旨,针对受援助者的问题,邀请援助律师,组织场外记者探访形成调查图片、视频等材料。开播四年,节目记录、关注了无数引人瞩目的案例,其中最为触动屠化的,是聚焦“紫丝带妈妈”组织的调查经历。

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一条新增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这条新规的背后,有着无数离婚后子女被藏匿的母亲的泪水,这些母亲称自己为“紫丝带妈妈”,希望带着反暴力含义的“紫丝带”,能让她们通过非暴力的方式与自己的孩子团聚。屠化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法律适用清晰明确,可理想化的法律适用与现实的法律执行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探视权无法由法院强制执行。法官的建议屡遭拒绝,被藏匿的孩子对母亲甚至有陌生乃至敌视情绪。这让他深切感受到:法律只是行为的底线,而不是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万金油。法律人更不能以万能的救世主自居,而躺在法典上故步自封。在理性的思维方式之外,他认为更应该有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寻求法律与现实的结合,用综合方式解决问题。欣喜的是,随着节目的深入,他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律师在这条道路上的努力。

“法律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立体的、有温度的人。在看见真实的法治故事后,我希望能与大家共勉,让法治进程有更多的温度。”这是屠化主持《律师来了》的心路历程,用法治的力量、人文的关怀温暖人心,是他对法制节目未曾改变的情意和初心。

一张素描:饮水思源,坦诚相待

除担任央视主持人外,屠化还应邀担任我校法律硕士学院就业兼职导师。他喜欢与学生交流对谈的思维碰撞,“如今的法大学生,比之当年更加熠熠闪光”,眼神中的笃定,落落大方的谈吐,清晰可行的规划定位,以及更加扎实的法律素养……这一切让他格外欣赏。

毕业后,屠化也多次返校主持、参加活动,只要说起那些代代相传的口号和箴言,“厚德 明法格物 致公”“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他甚至比在本科入学典礼第一次读到时还心潮澎湃。他认为,这份情感已经潜移默化为一种精神的滋养,每次回想起来都倍觉甘甜、格外温暖。依然聊抢课,依然聊占座,依然“牛前见”,依然感慨于这一学期怎么排了如此多的必修课,依然哀叹期末考试前要背这么多……“嗬,还是自己人”是他和同学们聊过几句之后就能得出的结论。

他跋山涉水、一路探访,遇见了无数真实的人,记录了无数法治故事。提及他认定的法律人的关键素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勇敢的责任担当”“深入的实践思考”是他心中的“关键词”。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普通平台的普通“打工人”,他讲到传媒行业的琐碎日常,谈及没有玫瑰色滤镜的职场现状,他希望忠实地反映自己所经历的工作,为同学们消除信息差,真正帮助同学们迈入职场。但他对传媒岗位的热爱也在一言一行中,传媒一样可以实践法治理想。一个镜头,一支话筒,就可以传播法治之声,他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示范着——做复合型法治人才,前途光明,大有可为!

对屠化来说,传媒生涯、法治教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他人生作品集中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图画,无数个侧面汇成属于他的法大故事,但这份图画尚未完成,属于他的精彩仍在继续。

编辑 张倩倩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