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6日讯 记者蒋安杰今天,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法学学术研究,由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暨第六届中国法治论坛”在京举行。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青森,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委员会委员、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钱端升先生长子、国土资源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钱大都,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观察员何建、高校社科评价中心主任李建平,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冯世勇,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高浣月,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理事会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等出席大会。
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的获奖人代表,第六届中国法治论坛征文奖的获奖人代表也出席会议。
马怀德主持了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
黄进致欢迎辞,他代表中国政法大学与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励基金理事会向参加大会的领导、嘉宾、同仁、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和中国法治论坛的各界人士以及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徐青森在致辞中祝贺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暨第六届中国法治论坛成功举行,希望法学界充分发挥学科研究优势,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指导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度合作与研究,进一步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研究质量。
会上,时建中宣读了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与会领导和嘉宾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获奖人代表、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蒋大兴作为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共评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8项,提名奖8项。
在中国法治论坛阶段,冯世勇主持了第六届中国法治论坛征文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高浣月宣读了“第六届中国法治论坛”征文优秀组织奖与优秀论文名单,与会领导和嘉宾为2个优秀组织奖、30篇优秀论文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随后,中国法治论坛进行了主旨发言和专题研讨。欧晓理、徐宏、吴汉东、贾宇、黄进五位专家和参会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法治保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1项
1.北京大学 蒋大兴:《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法律出版社2009年5月版。
二等奖 8项
1.北京师范大学 赵秉志:《当代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论纲》,《中国法学》2008年第3期。
2.清华大学 何海波:《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3.四川大学 龙宗智:《论建立以一审庭审为中心的事实认定机制》,《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
4.中国政法大学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5.清华大学 易延友:《证人出庭与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保障》,《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6.华东政法大学 陈金钊:《法律方法论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
7.北京大学 沈岿:《公法变迁与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10年1月版。
8.中国政法大学 王万华:《中国行政程序法典试拟稿及立法理由》,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4月版。
三等奖 18项
1.四川大学 左卫民:《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中山大学 徐忠明:《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4月版。
3.中国人民大学 冯玉军:《全球化中的东亚法治: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
4.吉林大学 姚建宗:《论法律与政治的共生:法律政治学导论》,《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4期。
5.清华大学 黎宏:《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法学研究》2006年第1期。
6.西北政法大学 严存生:《法治的观念与体制:法治国家与政党政治》,商务印书馆2013年3月版。
7.清华大学 申卫星:《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8.中国政法大学 吴洪淇:《转型的逻辑: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9.北京大学 湛中乐:《公民生育权与社会抚养费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6月版。
10.吉林大学 何志鹏:《国际法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版。
11.武汉大学 杨泽伟:《国际法析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版。
12.武汉大学 冯果:《社会变迁视野下的金融法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13.苏州大学 胡玉鸿:《试论法律位阶划分的标准》,《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14.上海交通大学 彭诚信:《主体性与私权制度研究——以财产、契约的历史考察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5.浙江大学 蒋悟真:《反垄断法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实现》,《中外法学》2010年第4期。
16.清华大学 苏亦工:《得形忘意:从唐律情结到民法典情结》,《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7.西南财经大学 吴元元:《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18.重庆大学 佀化强:《形式与神韵:基督教良心与宪政、刑事诉讼》,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7月版。
原文链接: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61207/Articel09003G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