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12月2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法论坛》编辑部主办、广州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承办、北京方圆众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法学作品如何承载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主要社科期刊的专家学者,以法学作品如何承载学术思想、新时代新思想以及学术作品如何保持独立的学术品格进行了深入研讨。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研讨会分四个单元展开。
学者们一致认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引领下,无论在政治领域还是人文社科的研究领域,“思想”都非常重要。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法律人、一名法学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到“独立的自我”。所谓“独立的自我”,它是一种品性、一种教养,它要求作者有独立的人格和判断力,它意味着“知识生产者”的自我创作。
“法学作品如何承载思想”这一追问的终极旨归便是启迪法学研究者以“作者决定作品”的责任意识为纲,对自己的知识产品进行主体性反思,这同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科学家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教养和品格。
学者们呼吁,真正的法学研究需要因应时代需求、涵育多元思想、持守批判眼光、葆有开放格局;做好法学研究便需要平抑思想活动中的功利考量和自我欣赏,做思想的传承者、延续者与创新人,在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思想解放”和“解放思想”。
原文链接: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71206/Articel09004G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