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五四青年节前夕,记者采访了几所法学院校、研究机构,探访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我国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理论研究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绩。
——编 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表示,一年来,中国政法大学高度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和社会公益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让学生不断增强国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政法大学南门,学生社团组织“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要面向社会接待来访、来电咨询,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学生们在法律服务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坚定法治理想,成为宪法和法律的拥护者、捍卫者和传播者。
在2017年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中国政法大学明确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理念,把公益学分写进培养方案。“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卢春龙介绍,通过创设公益法律教育工作体系,建立法律诊所教育、公益法律课程体系和学时学分制度,让公益精神、法治信仰和家国情怀成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模拟法庭等公益志愿服务。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把青春梦、法治梦融入丰富的法律服务实践,成为有法治精神,有家国情怀,与国家民族同心同向的法学人才。
法学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本上。今年3月,中国政法大学设立司法实务全流程仿真课程,建立模拟人民法院、模拟人民检察院等,让每位学生都能全程演练、全程参与、全程体验所有司法环节,同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
中国政法大学还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合作,建立起庭审同步直播、录像观摩、案卷副本阅览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将中国法治实践的最新经验、生动案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成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校训。在课堂规范方面,中国政法大学实行“一课双责”,要求教师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进行价值引领。专业课程老师也要贯穿思政元素,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案例引导学生,用体现司法改革、司法实践的时代风采,正向引导鼓励学生。
法学教材是对学生影响很大的载体。在教材管理方面,中国政法大学坚持“一本教材,两种责任”:教材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法学教材决不能做西方法治理论的搬运工。要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卢春龙说。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5月2日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法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