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法大  >  正文

【光明日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法学期刊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光明日报   5-16   阅读:
T AAA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娟)2022年4月,《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印发,要求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主题,以提升学术原创能力为主线,以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思想和智力支持。在此背景下,时值中国政法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5月14日,中国政法大学《政法论坛》编辑部、中国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法学期刊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研讨会。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指出,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术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方面始终承载着重要使命。《政法论坛》是中国政法大学1979年创办的重要学术刊物,希望借助此次研讨会,重点探讨如何提升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学术引领能力,引导学术研究立足中国的实际,服务国家战略布局,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处长张泰源提出,《政法论坛》是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多年来已逐渐成为中国法学界最重要的学术平台之一。希望中国政法大学力争在“十四五”时期推动《政法论坛》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品牌,为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促进中国学术大众传播、世界传播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题发言阶段,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异彩纷呈。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理学者们辛勤耕耘,做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与世界法理学的交流中不忘构建自身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式现代法学“三大体系”的逐步形成,是学术研究积累,法学研究方法精进,实践驱动引领的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认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在法学“三大体系”建构过程中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一方面涉及“怎么看”的问题。我国现有的法学知识体系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对域外法学知识的借鉴和吸收,需要以我为主,对这些域外法学知识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保留适应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容,摒弃不适应中国法治建设的部分。另一方面涉及“怎么办”的问题。应当立足中国实际,立足中国人分享的价值取向、解释前见、技术偏好与法律传统,对事实判断、价值判断、解释选择、立法技术、司法技术等问题都做出契合中国实际,契合中国需要的回答,只有有效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才有可能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方案。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指出,建设“三大体系”归根结底需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法学教育,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三大体系”讨论逻辑的出发点和基点。围绕中国之问,要大力发展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围绕世界之问,要发展能够托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外法治体系;围绕人民之问,应该发展提升人权保障的法治回应能力;围绕时代之问,应该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同时消除由此带来伦理和法律风险的,包括计算法学、生命科技法学在内的新兴学科体系。

会议研讨环节共分为两个平行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发挥法学期刊在学科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发挥法学期刊在学术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发挥法学期刊在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如何发挥法学期刊的推动作用”四个主题,就学术期刊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方法建构等进行了主题发言与深入交流。

原文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be1a2b159f654c5396264253b9373410

编辑 实习编辑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