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跨部门协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政法大学顺利召开。
项目启动会由项目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主任时建中教授主持,项目推荐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科技部专业管理机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和项目应用示范省域广东、浙江两省法院、检察院、司法厅等三十余位领导出席项目启动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出席会议并讲话。张雪樵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的推动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跨部门协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聚焦新形势下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具有前瞻性、时代性。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一级巡视员毛金生、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许建峰强调,项目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摸清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痛点、难点,尤其是跨部门协同中的重点问题,吃透现有科技应用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发挥国家级的科技创新水平,搭建高水平跨部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服务跨部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毛金生期待,项目的关键技术研究能够为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衔接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柯兵强调,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跨部门协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要发挥研究优势,推动学科交叉,聚焦项目目标,突出成果导向,重视应用示范,加强组织协同,开展交流研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最终建设成高水平的智慧司法服务平台,高质量支撑司法业务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出席会议并发表总结讲话。胡明书记代表学校感谢各位与会领导、专家和相关单位对项目给予的大力支持。项目的启动是中国政法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基本国情,聚焦国家战略,服务法治建设,担当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中国政法大学将依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建的数字检察研究基地,针对知识产权跨部门协同保护面临的战略性、关键性、前沿性多学科交叉工程技术难题展开深入研究,着力解决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实践中的重难点问题,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和精品力作。
出席项目启动仪式的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刘喆,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涛,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第二合议庭审判长、二级高级法官罗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竞争政策与大数据中心主任付宏伟,浙江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钱德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厅级专职委员、二级高级法官王静等。
实施方案论证会由时建中副校长和项目责任专家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校长(挂职)王文俊教授共同主持,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项目负责人围绕项目目标与技术路线、任务分解与进度安排、应用示范、组织管理等方面对项目整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各课题负责人对各自课题承担研究任务、考核指标、进度安排、应用示范方案以及实施计划进行了汇报。
会议专设应用示范研讨环节,以项目研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导向,主要围绕项目整体构想、关键技术的可落地性与可操作性、项目研究成果的示范性等主题进行专题讨论。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发展新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跨部门协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针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纠纷化解涉及行业领域多、专业知识广、产权保护界定难、智能化辅助支撑不足等问题,研究攻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跨部门协同知识服务、民事与刑事司法保护智能辅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高效协同、行政执法合规智能审查等关键技术和系统,构建面向知识产权保护跨部门协同的办案的综合集成服务平台系统,并在广东、浙江两省域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以及行政执法机构开展协同应用示范,将科技创新有效转化为法治效能,为我国“科技强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智慧法治科技支撑。(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姚晓丹)
原文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1e19f63930db4c4aa927bae7950b61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