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在纷繁的研究生生活中把握学习的主旋律?如何规划自己的学术生活?如何在读书中找到乐趣?“法律人成长引航系列之学术大家谈”在本期邀请到了法学院教授王人博老师,通过他的经历以及对读书写作的看法,希望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迪。

人物简介:王人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编。2002年开始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
·您曾提到了我们要回归阅读纸质书,做一个有趣的人,那么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我觉得向大家推荐书籍,还是个挺难谈的问题,因为读书其实是一种个性的选择,与个人的经历、志趣等有很大关系。从研究生阶段来说,我认为阅读分为两类,一是基础性阅读,这与趣味无关,与你的学习、专业方向有关,不管你是否乐意,你都要去阅读。你参加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去读那些书,肯定不是为了兴趣,但只为了生存没有趣味也是不行的,所以第二类就是趣味性阅读,在基础性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阅读。我更推荐大家阅读纸质书籍,这样你就可以将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反思写在书的空白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味的过程,而电子文本就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所以对于阅读来讲,我认为研究生阶段这两方面都要兼顾。
·研究生在面临论文写作中总感觉很难找到创新点,对于论文写作的选题,不知老师有哪些好的建议?
我认为什么是创新,这是很难定义的,要追求一个完全新的领域,我认为是不存在。但要想做到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视角创新,同一个材料,视角不同,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不同;另一个是方法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其论证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我觉得创新也好,创造也好,重要的不是你写什么而是你怎么写,因此不管写什么论文,题目要小,要以小见大,从小题目去做大问题,切忌大题小做。
·您认为研究生应该怎样加强论文写作的训练,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以及写作文笔呢?
我觉得论文写作是一种能力,与人的先天性有关,这是不可忽视的。但在大家资质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用笨办法,多下苦功夫,多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才是一种真正的阅读。除了阅读之外,我们一定要多练笔,人都是有懒惰性,勤奋不是人的天性,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一定要勤于练习,多练笔,在阅读思考后要形成文字,熟能生巧。
·王人博老师寄语
不管这个社会多么浮躁,找工作多么难,作为一名学生,研究生期间大家还是要多读一些书的,要根据自己的趣味进行阅读,读书是学生的天职,可能读些书对找工作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但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只要你认真读过了,那么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这些书或许能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