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初的五月,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在孙鹤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国家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参与课堂的同学不仅有孙老师所开设中国书法经典作品欣赏、书法技法课的本科生,也有许多校友慕名前往。春夏之交的北京格外宜人,国博与红墙绿瓦的故宫相映成趣,十点不到,老师就早早在馆外等候大家。集合完毕后,同学们满怀期待地走入国博,开启中国文化的时光穿梭之旅。
此次课堂主要以常设馆《古代中国》、《中国古代书法》为主要讲解场馆,位于南12展区的“中国古代书法”所展古法门类涵盖甲骨、金文、陶文、砖瓦文、玺印、钱币、文书、写经、碑拓、宋元明清书家名作,老师带领大家从文字起源之始开始探索书法之美,详细讲解不同文字在不同时期的用途,并带领同学探讨作品艺术性的分析和理解,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探讨与欣赏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书法的认识,提高了艺术鉴赏的能力。孙鹤老师将“书法要以中国文化为土壤”的教学理念贯彻于课堂,在讲书法作品的同时,结合书者人生经历、时代背景、文化影响、史论结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更是吸引了在场的国博观众一起加入课堂。
短暂的午休歇脚后,一行人来到“古代中国”展览厅,从陶器中的远古图腾、原始歌舞的形象,老师进行其观念意义地讲解;从青铜器图纹样式的狞厉与线条,老师结合战争与祭祀中“巫术文化”的时代背景,讲解了不同时期的美的不同表现;以秦兵马俑、东汉击鼓说唱俑为代表的秦汉时期,老师讲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新工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如何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也得到长足发展;三国两晋北朝时期以南方的瓷器陈列为主,老师讲解了战争频繁下的大量人口南迁,以及如何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并是如何体现在器物之上的;隋唐五代时期以唐三彩的陈列为主,老师补充讲解了唐代的繁荣的,诗歌与音乐的繁荣成就,尤其是展厅中复制的“昭陵六骏”石刻亦讲述着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辽宋夏金元,所展器物多为中原文明与西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老师讲解这是由于中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阶段所形成,并为大家补充讲解了宋元山水意境的诗意追求;明朝的斗彩花蝶纹罐、万历孝靖太后凤冠,老师讲解这是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的产物;从清“皇帝之宝”玉印,到乾隆年间的霁青釉金彩海晏清尊,无一不是精美绝伦之作,彰显着雍容奢华的气度,老师还补充讲解了文艺思潮、绘画与工艺的高超。
在古代中国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将古代书法所见作品相结合,希望通过整体文化的了解使同学们加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对不同时代风貌气象的理解。在有对文化与历史明晰的认知的前提下,在树立正确学习书法的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对之后的书法学习有所启迪、有所选择。

同学们表示,两天的国博讲解虽然辛苦,但能学到如此系统的知识,实在是难得的机会和宝贵的体验。讲解结束后,展厅外响起了自发的掌声,同学们一一感谢孙老师的辛苦讲解并与老师合影留念,并期待下一次的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