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3:00-5:00,“国际法大讲堂”系列讲座第80期在科研楼B211教室举行。讲座邀请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副秘书长兼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杨玲博士。在加入HKIAC之前,杨玲博士作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从事国际仲裁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超过八年,在商事仲裁和投资仲裁领域,杨玲博士已出版专著两本及发表论文30余篇。杨玲博士曾在法国马赛第三大学和美国波士顿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并作为独立观察员参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第二工作组(争议解决)第66届会议。同时,杨玲博士也是《上海国际仲裁评论》的执行主编。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刘力教授主持,国际法学院的学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杨玲博士作报告)
杨玲博士介绍了参与国际仲裁的职业路径。国际仲裁参与的职业路径主要有六种,分别是代理律师、仲裁员(包括兼职仲裁员以及独立仲裁员)、仲裁机构、企业法律顾问、专家证人和法官。
讲座第二部分是国际仲裁的职业参与现状。杨玲博士向同学们介绍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仲裁员以及来自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的一项调查所显示的国际最受欢迎的仲裁机构。另外,作为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副秘书长兼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杨玲博士对HKIAC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讲述。
讲座的第三部分是中国人参与国际仲裁的困惑。杨玲博士以仲裁庭秘书为例,仲裁庭秘书是否能在某种意义上被称为“第四个仲裁员”, 国际与国内对其职责划分有所不同。同时,在国外,活跃在仲裁界的是“Male Pale Stale”(男人、白人、老人),女性在仲裁界的地位如何提升,中国人如何参与到国际仲裁中去,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讲座的第四部分针对的是法学院学生:作为学生,如果有立志从事仲裁方面的职业规划,该从何做起?杨玲博士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关注最新咨讯、保持思考和写作、注重自我训练、参与相关培训等等。
接下来进入到本次讲座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有关国际仲裁职业方面的问题,如港仲实习、女性仲裁员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发展、国际商事仲裁与人工智能、国际仲裁与调解的关系等,杨玲博士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在讲座的最后,刘力教授总结道,对有志于从事国际仲裁工作的同学而言,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在实践中储备经验并不断历练。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杨玲博士、刘力教授与参加讲座的同学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