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走进基层一线了解国情,实践知行合一汲取力量 ——民商经济法学院2017级组织走访调研电厂开展国情教育

来源:民商经济法学院  刘潇   12-5   阅读:
T AAA

2018年11月23日,民商经济法学学院2017级组织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支部书及学生组织干部代表一行,来到山西省文水县国金电厂开展国情教育。通过实地走访生产一线车间、总控制室、办公场地,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于以社会科学为主的法学专业学习来说,此次调研走访,犹如跨入了一个神秘的电力世界,从电厂的筹备、运营、现在的发展,更能深刻理解国家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与信心。

师生们首先来到办公楼,国金电厂宋海峰经理通过坐落在大厅中的一个复杂的发电模型,耐心细致地向师生们讲述这个不大的模型所蕴藏的巨大的能量。据他介绍,国金电厂在项目可研阶段,我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的主力机型仍采用300WM的亚临界锅炉,但设备厂家已经开始了超临界机组的自主研发工作。“国金公司选定了国内乃至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同时也意味着和以往的经验有相当大的差异,但是我们还是一往无前地摸索、前进下去。”宋海峰说。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位于室外的空气冷却塔,高达183.5米,曾是亚洲电厂第一塔,米白色的塔身,内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交换,也是发电冷却技术在实践层面一次无与伦比的突破与进步。水蒸气的冷却回流是发电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冷却技术并非仅此一种,冷却方式共有空冷、氢冷、水冷三种,各有其利弊。多年来受限于原材料工业和技术的限制,只能氺、氢冷却,宋海峰说,“从投产到现在,设备各项运营指标良好,大幅提升了生产的安全系数,还能节约成本。”之后,在宋海峰的带领下,同学们又来到了总控制室。巨大的液晶显示屏上是密密麻麻的曲线、图标、温度,房间内很多工作人员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做着分析和记录。

在最后的座谈环节,电厂工程师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工艺流程中节能减排的特点,国金电厂所在的产业园,包含煤矿、洗煤厂、焦化厂、水泥厂,以及运输铁路,拥有“煤、焦、电、化、建、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循环经济产业链最大限度节约、合理利用资源,节省资金,减少污染,例如,燃煤所产生的煤渣,就是一墙之隔的水泥厂的地生产原料,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也同时保障了整个文水县城冬季供暖,减少了几千个自采暖的小锅炉,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减少了空气污染源。

电厂参观之后,刘潇同学说,这次国金之行让我感触颇深,首先便是对发电的了解,从前我们在教室里,每天都用着点灯、多媒体,但从未想过如此重要的电从何而来,我们把太多的条件视作我们本该拥有,却很少反思我们为什么、凭什么拥有。国金电厂之行让我们看到电力的产生容纳了多少人的努力和智慧,而技术的开拓有时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其次,国金人让我们看到了属于工人们的朴实与勤恳,他们穿着统一的枣红色工作服,笑声爽朗,谈起自己的技术永远是那么地自豪,再先进的技术没有人的合理运用都只是一具空壳,是国金人、国金精神为国金技术注入了灵魂。这次来到国金电厂的参观,复杂的图标就在眼前展开,百米的空冷塔就在眼前高高耸立,雪白的水蒸气自烟囱中滚滚冒出,这一切是书本上再多的语言也难以让我们领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是一次切身的感悟,让我们为祖国的发展而自豪,让我们为开拓的人民的精神而鼓舞、而感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次走出校门,我们来到基层,知行合一,我们汲取力量,未来我们也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

刘治政同学则谈到了他的感悟,在这之前,我对电厂的理解非常的浅薄,甚至带着一些偏见。我潜意识里认为电厂是空气污染源之一,同时燃煤发电已经是落后的发电方式,初到电厂,工作人员首先通过等比例模型给我们系统的讲解了发电的流程,亚洲第一的冷凝塔,全球首创的发电技术,逐渐改变了我的认识,稍后对电厂整体以及总控制室的参观与学习,更突破了我对传统电厂的了解。整个学习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工作人员所介绍的:整个工业区内的水泥厂,电厂,洗煤厂等的相互依存,互相消化副产品,实现工业园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及更大程度的环保。这种连带思想的落实更体现了统筹兼顾的重要性。

谭丽雯同学在参观完电厂后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在来到这里之前,自己很少踏足类似的地方,一直以来我都以一个学生的身份生活在学校,生活在都市之中,接触得最多的行业也就是服务业了,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真正的基层工人是如何工作生活的,也没有机会得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力是怎么产生又怎么进行运输的。现在的电厂早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靠燃煤发电,把废气排入大气中,把废水排入河流,把废渣随处倾倒。我国的第二产业可以说是在进行着很大程度的转型升级,尽可能地利用现在的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尽可能地做到零污染、零排放。这样的进步不就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吗?所以我为看到这样的进步而感到欣喜,也希望我国的产业能实现更优的转型升级。

民商经济法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的国情教育,积极组织动员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教育,鼓励同学们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国情民情,学院党委认为,正确认识国情,是个人发展和国家进步的润滑剂,也是催化剂,更会形成个人发展和国家进步的良性互动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成才、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编辑 黄楠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