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晚6点,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行政管理本科生第二次读书会于在端升楼412教室开展。本次读书的书目是《乌合之众》,主讲人为2018级本科生刘真波,老师高红和罗轶轩及十七名同学参加本次读书会。
首先,刘真波发言。他梳理了《乌合之众》的脉络,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乌合之众》是作者在特定时代对群体的分析,其中有些结论没有进行科学地论证,并且这本书对现代西方的影响并不显著。
刘真波的分享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朱泽晨提出,《十二公民》中的陪审团并不是《乌合之众》所说的群体,两人之间对此进行了交流。李梁一举出美国选举的例子来说明《乌合之众》对现代西方的影响依然非常深刻,并提出了他的阅读疑惑。曹静雯指出书中所说的“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可以运用到广告营销中。白乐提到,虽然群体无意识,但是有些人在群体状态下也不会选择侵害别人的生命。

罗轶轩在总结发现了大家的疑惑后提出,民主和群体是有差别的,同学们对群体的定义有所混淆。勒庞所讨论的是经常性的大概率事件,读者不能以小概率事件来否定大概率事件。罗轶轩进一步提醒大家,读者不能带着“眼镜”来读一本书,行为主义革命这样的研究模式在二十世纪提出,但勒庞所写《乌合之众》是在十九世纪,大家不能“时代错置”。高红将《乌合之众》与《动物庄园》联系起来,启发大家将《乌合之众》中获取的知识运用到“动物群体如何监督猪”的情境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提出许多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