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珂菲)第六届“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于当地时间5月21日18:30在波兰华沙大学隆重开幕。波兰前副总理Janusz Piechocinski先生、波兰前驻华大使Tadeusz Chomicki先生、知名中波关系专家Marek Wejtko先生、华沙大学东方学院院长Piotr Taracha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赵雪纲副教授、外事办主任李玲慧及中波两校论坛志愿者共同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第六届“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在波兰华沙开幕 摄影/陈昊)
华沙大学学生代表、论坛联络人Aleksandra Muzal代表波方志愿者致欢迎辞。她结合自身参与“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的经历,阐述了论坛建设对中波青年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将“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建设成中波青年相互交流桥梁的美好愿景,并向所有对论坛作出贡献的赞助机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学生组织及媒体对论坛的帮助致以诚挚的感谢。
在论坛开幕式的第二环节中,与会各位贵宾进行了分享交流。华沙大学东方学院院长Piotr Taracha教授致辞中表示,中国因近年引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为波兰等欧洲国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也在此背景下诞生,成为促进中波青年理解交流的重要平台。Piotr Taracha教授还感谢以学生为主体的论坛组织者在论坛成立和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强调青年的合作既是共通的基础,也是未来的趋向。
赵雪纲在发言中重点谈到青年是世界的希望,并肯定了华沙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在论坛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赵雪纲同时表示,波兰是诞生了哥白尼等大哲先贤的国家,青年学生得以有机会在此与伟人灵感互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学习共进显得更有意义。在演讲的最后,赵雪纲用“青年所往,世界所往;青年所在,希望所在”为演讲做结,并对中波学生寄予美好的期望。
本届论坛中方负责人蔡瑶以中波两国青年如何抓住时代机遇,为中波未来发展作出贡献为主题进行了发言。蔡瑶提出文化交流是中波青年促进交流互信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论坛作为中波文化沟通的桥梁必然将在中波青年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她同时代表中方志愿者对华沙大学师生为本次论坛作出的各项筹备工作致以感谢。
中波关系专家Marek Wejtko先生在分享中肯定了论坛在中波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强调了作为未来领袖的青年人在该阶段进行深入交流的重要意义。他同时对未来中波在文化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对话提出了建议并对未来论坛的发展寄予了美好的预期。
“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发起人Maximilian Pekut表示,在当今中波教育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合作背后,是不可忽视的“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打下的坚实基础。因此作为一带一路的使者,作为论坛的重要参与成员,我们更有必要学会如何在此平台中加深交流,合作互信。
波兰前副总理Janusz Piechocinski先生谈到,参与论坛的志愿者作为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一代,将会塑造完全不同的世界,但尊重与信任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当今中波在经济及人文诸领域中的合作已经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只有交流互信才能在世界发展的洪流中赢得先机。但发展从来都不是坐享其成,只有积极行动才能取得成果,作为交流桥梁的“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正是我们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的始端。
波兰前驻华大使Tadeusz Chomicki先生分享了自己在担任驻华大使期间中波在各领域取得的深入合作成果。他强调如果没有以人为核心的交流,那么一切互信都无法达成。中波的合作将会在进一步交流中走向深入,年轻一代的推动将会是中坚力量。最后,Tadeusz Chomicki先生表示,兴趣的萌生来源于交流,职业的发展萌生于兴趣,他希望论坛的开展会是中波青年共同参与两国建设的第一步。
前“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负责人Paulina Uznanska回顾了论坛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对华沙大学及中国政法大学对论坛给予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并对中方师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论坛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出席了在华沙大学举办的晚宴,宴会上中方学生同波兰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热切交流。
在未来一周,中波学生将在华沙围绕法律、历史、经济、人工智能等主题开展各项交流活动,并对波兰的国家机关、知名企业及律师事务所进行参访。此次论坛将继续秉承“互通有无、增进了解”的主题,旨在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背景下中波青年间最高等级的直通交流平台,不断促进中波青年间的互通互信。敬请关注“华沙-北京”大学生论坛的其他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