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访谈丨献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文/国际法学院   3-16   阅读:
T AAA

当带着体温的红色的液体,从一名无偿献血者健康的身体,走向千万个需要健康的身体时,它已经变成圣洁的灵符,延续着生命,播种着希望,演绎着真情。2015年3月12日,国经新闻中心新闻部的记者采访了我院无偿献血志愿者。

2011级学生成柯舟谈到献血的经历,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刚刚报名时比较兴奋,对献血活动带着浓浓的好奇,第一次看到抽血的针还有些紧张和害怕,以至于扎了好几次才扎进血管里。虽然过程听起来挺痛苦,但是事后回想起来还是感觉挺好挺光荣的。”成柯舟对即将开展的无偿献血活动,向自己的同学和师弟师妹们提出了期待和关怀:“献血,于己而言是一种光荣,于人而言,可能就是生死攸关。也许大家都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也许社会上的负面言论会动摇大家的信心,但是我以一个参与者的角度告诉大家,献血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参加献血之前要注意身体,吃得清淡一些,不要剧烈运动,毕竟身体是最重要的。

国经11级的黄燕妮谈到,关于献血的好处坏处,我并没有记住多少。大一时献血的动机,只是感觉自己身体健康,趁着眼睛近视度数还不太高,并带有“第一次吃螃蟹”的新鲜感。而这股新鲜感持续到了现在。对她而言,三年的献血经历可能会成为一种习惯;对大多数人而言,学校组织的献血,也许会更像每年都会有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过的情人节。

经常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看到各样的爱心接力,“某某某正在重症病房等待您宝贵的血液”、“您的一次献血将拯救某某某的一生”、“急需某型血,在线等”,诸如此类。爱心接力是没有错的,一次献血能够拯救他人的一生也是没有错的,血液是流动的生命;但认真地讲,真正的爱心不在于接力、转发,而是当你意识到自己健康活力、热爱生活时,“该伸手时就伸出手”,因为血液是流动的生命,而流动的生命其实主要在于健康年轻的我们。

在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中,组织者们、志愿者们服务周到、热情,比较方便且卫生安全方面也相对好一些。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献血,但每个人都可以有心献血,并着手了解一下自己是否可以献血,献血前要注意休息和饮食,献血后请注意饮食和休息。

献完血的志愿者会得到一些慰问品来回血,但没有什么可以和献血的爱心与勇气相抵。最重要的是,当北京血液中心为志愿者的每一次生日送上祝福时,志愿者就会真正感受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在此她也真诚地希望,从此以后,献血会像她每年都会有且每年都有上述祝福陪她过的生日一样,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参与,能有更多的人因此得福。

国际法学院12级的王晓思同学说,她小时候总觉得献血离她很遥远,是个很大的事情。当献血站就在自己的校医院时,感觉到其实这事并不是挺大的,献血不仅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大学生没有危害,而且对身体还有很多好处。在谈及献血过程中,她说其实不疼,也没有什么反应,并没什么可怕的。献血的当天有自己院的供应免费早餐、营养饮料,特别大红枣酸奶好好喝!其实并不仅是为了喝免费的饮品,只是自己有资格免费喝这些东西感到很光荣!而且当时还有验血的环节,很多师兄师姐可能因为作息不规律、体质不佳等不能献血,她的血液合格可以献,当时觉得很幸运、很骄傲!

当国际法学院11级的陈玲玉同学在被问到献血感想时,她说“献血是爱,是勇气,是关怀”。她觉得献血是一件庄严而崇高的事情,它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它的作用与影响却远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或许就是这样一包血浆,便能够救活一个濒临死亡的病人;或许正是血库缺血,便致使一台手术失败。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看不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献不献”,答案比“扶不扶”来得更为简单。献血对身体基本无害,只是献完之后的短暂时间内可能会有头晕等正常反应。至于好处,众说纷纭,她也并不是很清楚。若说是奔着好处而来献血的,那么,最大的好处就是内心的舒坦罢——你曾经也为未知的生命带去希望。陈玲玉同学最后还给了一些小贴士,身体不好的同学要量力而行,经期前后三天的女生最好不要参加,其他要求与提示学院、学校的宣传册也会统一告知,望大家支持与关注。

在法大参与无偿献血,相较流动血站而言,能得到更为人性化的对待。学校的献血是校方组织,青协协助的。各院学生会学委会还会为献血者送福利,学校也会给予献血补助,献血当天早上有早餐提供,献血成功还有纪念品和免费午餐……

因为共同的对生命的渴望,所以我们执著的坚信献出的每一滴血都能跳跃生命的活力,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将爱传承。

(编辑/骆红维)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