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专家论坛如约举行。受疫情影响,本场讲座采用网络线上交流模式。讲座的主题为“法庭科学与案件侦破技能”,主讲人为我国著名法医人类学家、原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任法医师、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中国法医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继宗教授。法律硕士学院张佳华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法律硕士学院师生和社会各界法律人士共近20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会议现场)
活动伊始,张佳华老师对本次讲座的主题及主讲人进行介绍。张继宗教授主要从事法医学的研究,参与起草制定《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伤残等级评定标准》、《中国人骨龄评定标准》等多项国家标准。主编全国统编教材《法医人类学》,撰写全国公安统编教材《文件检验》等国家教科书,主编《法医人类学精编》等10余部科学专著,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曾先后承办赵尚志烈士遗骨鉴定、历史人物黄飞鸿照片相貌鉴定,参与重庆空难、西安空难、国航韩国釜山空难的法医鉴定工作,参与主持河南焦作火灾案,河南洛阳火灾案,广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案等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承办全国疑难特大杀人、碎尸等各类刑事案件一千余起。

(主讲人:张继宗教授)
张继宗教授首先为大家讲述了法庭科学的具体内容。法庭科学是应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解决法庭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司法实践服务的应用学科。以美国《法庭科学杂志》规定的范围为基础,最常见的涉及学科为法医、痕迹、照(录)像、文检、理化分析、电子物证、大数据等。以法医学为例,法医学是以医学为基础,有众多分支学科,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人类学、刑事科学技术、法医法学、法医现场学。具体来说,法医病理学是解决死亡原因和自杀方式问题的学科。法医物证学主要研究DNA、法医遗传学和法医血清学等领域。法医毒理学主要研究中毒的致死原因、投毒方式和毒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法医毒物分析需要对进入体内毒物的类型、含量进行分析。法医临床学不同于医学临床学,医学临床学以诊断和治疗为主,而法医临床学研究自杀方式和后果,进行伤残鉴定,对案件审理和法庭科学审判有着密切关系。法医精神病学重点在于对行为能力的鉴定,以及精神损伤程度的鉴定。法医人类学包括人体测量学、比较解剖学、法医骨组织学、法医齿科学、法庭放射学和法医皮肤科学。法医现场学重点讲述对于现场将受害者者情况和犯罪嫌疑人情况相结合,国外称之为犯罪行为学。
随后,张继宗教授为大家讲解了案件侦破技能,并列举了两个真实案例进行解释分析。第一,定位犯罪现场十分重要,张继宗教授将原先定义的“犯罪场所”扩大到“犯罪的时间和空间”,例如电信诈骗的地点具有多样化,甚至可以跨国界犯罪,需要将手机中的数据资料固定下来作为证据使用。第二,要进行现场勘查,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勘验、检查,及时提取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核心目的是固定痕迹物证,将事实总结为证据,从而形成检验、鉴定报告。第三,发现、固定和提取现场的痕迹、物证。第四,记录现场情况。第五,现场痕迹、物证的包装、送检。这个过程极为重要,影响着结果的可靠性,进而影响证据的可采信性,公安机关应当进行严格把关。第六,现场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报告。第七,现场痕迹、物证的移交。
张继宗教授列举了判断是自伤还是他伤案件并讲解了如何进行现场分析,介绍了现场实验即侦查实验的流程。
最后,张继宗教授讲述了法庭科学的应用。法庭科学应用广泛,分布在案件的侦查阶段、案件的起诉阶段、案件的审判阶段和犯罪的改造阶段。并强调鉴定结论要经受历史的考验,经受法律工作者的考评,保证司法对每个人的公平公正。
张佳华老师主持了自由讨论环节。针对法律硕士学院师生和社会各界法律人士提出的问题,张继宗教授一一作答。张佳华老师做最后总结发言,她认为张继宗教授本期的分享主题非常具有思考价值,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希望感兴趣的同学在本次活动后可以继续研究和思考。张佳华老师代表法律硕士学院再次感谢张继宗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本次法律硕士学院专家论坛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