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李俊颐)5月30日下午,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大讲堂”中文系列讲座第123期“与走进海牙国际法院的中国籍大律师对话——也谈涉外法律人才的生涯设计”于海淀校区举行。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德恒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陈洪武担任主讲人,陈洪武是中国、法国两国的执业律师、仲裁员,是唯一被裁决书记载的海牙国际法院出庭的中国籍律师。陈洪武在中国和欧洲长期为中外公司就国际投资等项目提供法律服务,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代理重大国际国内诉讼与仲裁案件,处理国际国内投融资法律问题。
本次讲座由我校国际法学院教授张丽英主持,副教授丁如、车路遥,教师郭帅、李良担任对话人,学院6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丽英首先以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关注作为导引问题,对现存优秀国际法律师人才所具备要素的调研结果进行展示。张丽英根据国际法院出庭频率最高的18位律师的经历,总结建议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多元化教育背景、语言培训、职业转换机制、全能知识储备等多方面能力的建设。同时,张丽英引用了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强调实现理论能力与实务能力共进、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
随后,陈洪武对巴林与卡塔尔领海划界案进行了揭秘,还以海牙出庭为切入点就涉外法律人才生涯设计进行了经验分享,并与四位对话人展开了对话。陈洪武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与背景进行了介绍,包括英语和法语的语言储备、中法双重律师资格、脱稿庭辩能力、海牙国际法院的出庭经历等,在此之上陈洪武鼓励同学们秉持钻研精神,提升自身悟性,注重语言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涉外法治的大势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之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知行合一,努力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涉外法律人才。
丁如、车路遥、郭帅、李良分别就涉外法律人才职业生涯设计问题展开了对话,分享介绍了美国、英国、荷兰的留学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不同国家的课程架构与侧重点及申请注意事项,并建议同学们完善提升专业技能、不断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多领域能力塑造。

(现场师生合影)
最后,陈洪武对以上讲述与对话进行了总结,对青年涉外法律人才的发展建设作出展望,并表示愿意为同学们提供相关实习平台。张丽英代表学院全体师生感谢陈洪武为“国际法大讲堂”奉献的一场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