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法律硕士学院专家讲坛“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软联通’:中国大学的角色”顺利举行

来源:法律硕士学院   6-25   阅读:
T AAA

(特约通讯员 冯煜涵)6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专家讲坛“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软联通’:中国大学的角色”举行。此次讲坛由美国硅谷中国法律与政策智库丝络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总编辑熊美英博士主讲,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研究员郝作成老师、法律硕士学院副教授郜庆主持。

讲座伊始,郝作成简要介绍了主讲人熊美英,并热烈欢迎熊老师不远万里来到我校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首先,熊美英提出中国已经通过铁路网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成功与其他国家建立起“硬联通”,促进国家间的经济联络,在“硬联通”的基础上产生了通过标准和规则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软联通”的需求,其中,中国案例指导制度是加强“软联通”的重要工具。一方面,我国边远地区和发达地区法官的能力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指导性案例的作用有利于国内统一法律适用。另一方面,通过分享在“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的经历,熊老师提出指导性案例可以对外提供明确的标准和规则,促进其他国家理解中国的司法制度如何为保护外国企业的法律利益提供支持。

接下来,熊美英运用实证数据分析了当前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情况。她表示,2017年后新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数量大幅提升,指导性案例在法院的适用情况有突破性进展,其中民事领域指导性案例发挥的作用最为突出。熊美英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国外更为关注的“一带一路”、仲裁、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指导性案例,并深入解读了这些指导原则对促进中外“软联通”的重要意义。她还介绍了法院、律师、大学、智库不同角色在中外“软联通”建设中能够起到的相应作用,重点强调中国大学担当的重要角色,为大家未来从事法学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新方向。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主要就留学相关问题与熊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熊美英认为留学为同学们提供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孕育的法律制度的机会,十分鼓励同学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出国深造。

郝作成针对讲座内容补充了实证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对我国在未来如何增加指导性案例数量以及如何发挥案例的指导性作用提出了建议,供同学们后续深入思考。

最后,郜庆对各位嘉宾、老师的无私分享表达衷心感谢,也希望同学们认真吸收本次讲座的知识,在日后的法学学习中加以运用、思考。

编辑 黄楠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