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吴冕君)7月3日至7月14日,为期两周的“中国政法大学第十三届人权暑期班”课程在海淀校区举办。受邀为本次暑期班授课的教授均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在人权领域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本课程吸引了多所高校的学生前来参加,除来自本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之外,还有来自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的20余名学生及教师。
课程伊始,现任挪威人权中心主任,奥斯陆大学教授巴德·安德烈亚森(Bård Andreassen)为同学们带来了“工商业与人权”和“人权研究论文写作方法论”为主题的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朱力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权来函审议机制与中国”为主题,为同学们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与建议委员会的成立过程和性质、公约与建议委员会的职权和审议程序、公约与建议委员会行使职权的若干具体做法、公约和建议委员会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结合中国在教科文组织的影响和话语权进行总结和展望。
曾任瑞典隆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教授、现欧盟边境管理局基本权利官员乔纳斯·格里姆赫登(Jonas Grimheden)在线上为同学们做了“移徙群体的人权保护”“欧盟和人权/基本权利”和“人权监督机制”的专题讲座。
我校特聘教授古孟德·阿尔弗雷德松(Gudmundur Alfredsson)以“国际人权法导论”“人权的促进和人权教育”和“少数群体权利”为主题,为同学们做了三次专题讲座。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乌尔班摩根(Urban Morgan)人权研究所主任,《人权季刊》总编伯特·洛克伍德(Bert Lockwood)分别以“妇女人权”与“美国的人权保障”为主题带来了两次专题讲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教授孙世彦以“国际人权案例选析”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
现任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特别程序机制部门负责人克里斯多夫·培修(Christophe Peschoux)先生分别就“人权简史”“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人权系统”为主题进行了三次授课。
隆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客座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前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联邦委员布莱恩·伯德金(Brian Burdekin AO)分别就“人权与腐败”和“亚太地区的国家人权机构”进行了两次专题讲座。
美国圣母大学门多萨商学院国际商业伦理学荣誉教授,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前会长乔治·恩德勒(Georges Enderle)为同学们做了“创造财富和尊重人权的企业责任”的专题讲座。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名誉校长、欧盟基本权利机构科学委员会主席、欧洲委员会人权专家弗洛伦斯·贝努瓦-候麦(Florence Benoit-Rohmer)就欧洲的人权保障为同学们带来了两次讲座。
除专题讲座之外,本届暑期班还开设了一场“如何获得联合国工作”的主题讲座。布莱恩·伯德金(Brian Burdekin AO)教授、古孟德·阿尔弗雷德松(Gudmundur Alfredsson)教授和克里斯多夫·培修(Christophe Peschoux)先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经验,分享了获得联合国实习或工作的申请方式、资质要求以及联合国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心得体验。几位教授勉励同学们在自己学业和职业生涯的道路上立志高远、踏实笃行、坚持不懈、不断前行,保持自己的人权初心。
参加本届人权法暑期班的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课程使其获益颇丰。中外专家、学者的细致讲授与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令学员对人权法的基础知识、价值理念、实践发展有了更丰富的认识。课程期间,同学们建立了微信群,课程结束后微信群也成为了学员们分享交流学术观点、热点议题的平台,人权的价值和精神在课程结束后得以延续。
为期两周的人权法课程学习于7月14日下午17时正式结束,教授们为所有顺利完成本次暑期课程学习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并表示祝贺,进行合影留念。

(学员与教授合影留念)
迄今为止,我校人权法暑期班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该课程免费向国内外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开放,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法学青年才俊的关注和参与,促进了以法大人权研究院为中心的大法学学科范围内的人权基本理念与知识的普及,对于推动人权学科建设、人权法学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我国人权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人权法暑期班得到了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挪威人权研究中心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