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外交学院施展教授做客华岩论坛第27讲 畅谈“东正教与俄罗斯的帝国命运”

来源:人文学院   11-25   阅读:
T AAA

????????2014年11月21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和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合作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承办的人文系列讲座“华岩论坛”第27讲在学院路校区新B104教室举行。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政治学教研室副教授、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老师为法大师生做了题为“东正教与俄罗斯的帝国命运”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政法大学的青年教师钱雪松主持,吸引了包括人文学院在内的多个学院的学生参与,会场座无虚席。

施展教授首先运用马克斯·韦伯支配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对比分析了自西罗马帝国覆灭以来中世纪欧洲的西部教会和东部教会的不同发展特点。与政教分立的西部教会不同,东部教会一直处于强大的王权之下,教权从属于政权。这使得东正教教会的发展相对孱弱,没有形成如西部教会那样的独立特性。在这一政教关系中,东部教会发展出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和弥赛亚主义特质的东正教学说。这一东正教学说被吸纳入俄国政治的架构之中,成为俄国帝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历史组成要素。在兼负神圣与世俗双重身份的俄国统治者看来,东正教、专制君主制和人民构成了俄国帝国历史上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完成上帝赋予的使命,成为俄国政教关系上的另一种“三位一体”。

进入近代,作为一个政教合一、有别于英法殖民的斯拉夫式帝国,其内在的安全需要使得俄国必须不断对外扩张。在扩张遭遇失败,并且面对现代性挑战之际,帝国的内部分化为要求扩大个人自由和建立法制与资本市场的西化派和持守传统文明之普遍价值的斯拉夫派。这两大派别的争斗结果却是由列宁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的出现。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共产主义是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作为理解政治秩序的基础,因而天然具有超出国家民族等政治文化藩篱的普遍性意涵,并且可以通过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现代性特质来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对于俄罗斯的侵蚀,实现某种带有终极救赎意味的社会解放。最后,施展教授还结合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特质,分析了斯大林新民族理论的特点、价值与历史效应,并对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的未来作出了解读。

整个讲座内容充实,脉络清晰,理论视野开阔,富于理论深度和启发意义。下午5点,讲座在同学们的积极提问与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