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国际法学院第十一期国风论坛“青梅煮酒话上海——自贸区制度全解析”座谈会举行。本次座谈会邀请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江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李巍和副教授戴龙作为主讲嘉宾,院长孔庆江担任嘉宾主持。

座谈会伊始,孔庆江分别介绍到场嘉宾,并欢迎王江雨教授成为中国政法大学教师队伍中一员,为其颁发聘书。

随后,李巍教授对上海自贸区做出基本介绍,并将中国与国外自贸区进行比较。着重强调了我国自贸区特点为:体现服务业开放;作为全国制度创新实验田;以及为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做出探索。他充分肯定了自贸区1年以来取得的成就突破,但也客观冷静地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使同学们从国际化角度认识到了自贸区建设的意义,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扰和难题。较为生动地展现了上海自贸区真实的一面。
随后,王江雨教授从总体上对自贸区做出评价,提出大众对于自贸区建设不要颇为苛求,自贸区发展道路需要时间。并以我国公司法逐步取消注册资本限额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自贸区为实现贸易便利化、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以及对政府职能转变和打造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王江雨从国际经济角度谈到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TP)。这项正在商讨的协定以美国为主导,企图孤立中国,改写贸易规则,从而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由此,让同学们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所面对的严峻经济形势。精彩的演讲博得了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戴龙教授从国际法角度阐释了自贸区建设的意义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并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具体制度的理解发表看法。戴龙展望自贸区未来,以理性客观的判断提出当下对自贸区试验田所应抱有的态度: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接下来,座谈会进入提问环节。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台上嘉宾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嘉宾对自贸区的经验复制及TTP谈判协议进程进行深入讨论,将座谈会推入又一个高潮。而后,同学们也提出问题,在关于中国能否主导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谈判的问题上,各位教授从实际出发,做出理性回答:当前中国还缺乏制定规则能力,缺少一批有高水平定规能力的法学家团体。他们同时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希望新一代法律人不断提高自我,增强能力,为中国未来法制建设做出突破与贡献。最后,座谈会在阵阵掌声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通过本次座谈会,同学们对于上海自贸区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自贸区的现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贸区的未来有了更为理性客观的评价,同时看到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挑战。浓厚的学术氛围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大家在思想的交锋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图/阚宇杰 文/刘天 编辑/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