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桃李”有言——白洋铭:非研法律之术 乃求真理之心

来源:中欧法学院  李若彤 李铭洋   4-7   阅读:
T AAA

【编者按】“今日桃李芬芳,明日国之栋梁”。中欧法学院精心推出“‘桃李’有言”毕业生专访特辑,旨在与大家一同深度探寻毕业生们的成长轨迹,聆听他们的肺腑之言。这些毕业生带着中欧法学院的印记,奔赴各行各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院的教育成果与价值理念。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不仅能看到个体的拼搏奋进,更能洞察学院教育在塑造涉外法治人才方面的深远意义与卓越成效。

白洋铭,中欧法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2013年7月毕业,获得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硕士学位(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和德国汉堡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某跨国企业法务总监,曾任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白洋铭的业务领域包括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基金、境内外资本市场业务、企业合规,其擅长复杂交易结构的设计及对抗性谈判。作为企业合规师,白洋铭擅长为客户提供符合其商业模式的企业合规法律服务,连续被LEGALBAND评为中国顶级律师(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领域),并被《商法》杂志(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评为中国律师新星。

一、师者风范与趣事回忆

在法大的求学生涯中,白洋铭对两位老师的教学印象深刻。讲授公司法的王军老师,每堂课都以案例为引,开启知识的大门,又以案例作结,引导同学们深入讨论,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拓宽同学们的思维视野。而郑旭老师的刑事诉讼法学课程,则以欧美刑事诉讼法为独特视角,要求同学们每节课预习几百页的案例资料,以应对课堂提问。这种方式不仅促使同学们深入研究专业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让同学们在高强度的学习中获得成长。

校园生活中,也有不少趣事让白洋铭记忆犹新。曾有来自浙大法学院的张谷老师前来教授民法,他风趣幽默的风格和独特的形象 —— 留着长胡子,穿着大棉袄,宛如道长下山般,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课余还喜欢漫步于法大的旧书摊,品尝北门的驴肉火烧,与校园生活紧密相连。当时,众多同学纷纷慕名前往聆听他的课程,教室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但同学们的热情丝毫不减,依然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中。此外,方流芳院长组织的集体活动,如攀登古长城遗址、重游南口战役遗址等,也成了同学们校园生活中的美好回忆。白洋铭表示,昌平校区安静的学习环境,为他潜心钻研法律知识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让他在这段求学时光中收获颇丰。

二、中欧法学院:能力培养与深远影响

中欧法学院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模式和显著的成效。

1、阅读能力的深度锤炼

中欧法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们的授课摒弃了传统的照本宣科模式,而是以丰富的案例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大量的阅读准备。通过不断地研读各类案例资料,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案例摘要能力的精准塑造

案例摘要能力也是中欧法学院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学生需要对复杂的案例进行简化和总结,准确提炼出案件的程序、争议焦点以及判决要点等关键信息。这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从事法律相关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在处理实际案件时迅速抓住核心要点,提高工作效率。

3、研究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

在模拟法庭课程中,中欧法学院特别强调对学生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学们需要在面对实际案例时,广泛检索相关法律法规,深入研究案件细节,并在模拟法庭上积极发言,据理力争。这种锻炼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研究能力,还使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加自信和精准,在职场中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获得了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三、毕业十一年:沉淀与升华

在过去的十一年里,白洋铭的职业道路犹如一幅细腻而宏大的画卷,逐步展现在我们眼前,每一次职业的选择都彰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1、坚定选择的勇气

白洋铭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初出校园,他选择了事业单位的一份稳定工作——报社编辑。然而,仅仅一年后,他就意识到这份工作并不能满足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尽管这意味着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白洋铭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律师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这不仅是对未知的勇敢探索,也是对自己内心声音的忠实回应。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选择了一条路,总会有舍有得。”

2、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一路奋斗,一路成长。目前白洋铭已担任企业法务总监,谈及职业生涯里的高光时刻时,他认为自己对于“高光时刻”的理解随着职业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早年,他曾将成功助力大型企业上市或赢得一场官司视为自己的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是多元的,从工具价值来看,法律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当事人利益,无论是律师还是法务,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人的职业灵魂。但从更广阔的社会价值层面来看,帮助他人成长是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比如你带了一个新人,帮助他成长起来,能够独立做案子,他们未来可能会比你更优秀。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你的举手之劳能带给他人非常重要的帮助,这都是非常难忘、高光的时刻”。同时,白洋铭强调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也是重要的高光时刻,是最为伟大的事业。

3、不断钻研的精神

作为一名资深的法律从业者,白洋铭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特别是在处理涉及新兴科技领域的案件时,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面对复杂的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课题,他不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来充实自己,还积极寻求业内专家、技术人员的帮助,以确保每一个法律问题都能得到最准确的解答。“不懂就看书,看论文,看行研报告,再不懂就去找人多问,我没有什么巧劲。”“对于技术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泛泛的层面,落实到具体问题上,法律人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我觉得差别就是在于每个人在背后,他下的功夫有多少?法律研究不是一件难事,但关键考验的是一个人对追求真理、追求事物的本源到底能有多渴望,有多坚持。”在白洋铭的眼里,从事法律工作从来都不只是为了赢得案件或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严谨地研究和不懈地努力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专攻硬科技领域法律问题,不仅仅需要和从事法律的同事研讨,和业务部门、商业部门、研发部门也都要进行深入的沟通与探讨,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正是他在行业内获得广泛认可的关键所在。

4、平衡理想与现实

在谈到职业初期面临的抉择时,白洋铭给出了中肯且实用的建议。他认为,薪酬与稳定性都是需要着重考量的因素,因为这两个因素可以被真正量化。同时,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手头的工作,不能好高骛远,“有时候,看似微不足道的基础工作反而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提醒大家要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在工作中保持开心的状态非常重要,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每个人所渴望的、所追求的都是不同的,只有足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找到恰当的职业发展路径”,白洋铭为正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年轻人指明了一条更为理性的道路。

四、对中欧学子的殷切期望与建议

1、夯实基础,重视实践

白洋铭对中欧学子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强调,学习法律知识首先要筑牢基础,全面掌握民法的基本逻辑、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等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不断提升阅读、摘要、研究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顺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他同时指出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实习,亲身体验尽职调查、诉讼证据整理等实务工作,积累直接经验。在当今时代,虽然知识获取途径多样,但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却是 AI无法替代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

2、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英语水平

对于希望拓展国际视野的年轻法律人,白洋铭建议他们密切关注国际诉讼、跨境并购等涉外案件,紧跟国际法律事务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全力提升英语水平,无论是书面沟通还是口头表达,都要能够用英语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适应日益全球化的法律职业环境。

白洋铭的学习经历、毕业故事和成长感悟,为中欧学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他的故事激励着中欧人在法律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敢地追寻那份真正能够打动心灵的价值所在,保持对真理的渴望,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

编辑 陈睿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