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与北京观韬(昆明)律师事务所合作迎来关键节点——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云南实践教学基地正式挂牌。当日,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布仁巴图出席观韬(昆明)律所开业庆典,并为其授予实践教学基地牌匾,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向新高度。

此前,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已是中国政法大学MBA联合培养基地,其创始合伙人崔利国所在团队,还担任中国政法大学MBA实践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度参与学生实践指导。此次云南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是双方合作的再升级,为法商融合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该实践基地的落地,是深化中国政法大学法商教育的重要举措,紧密契合国家战略与企业出海需求,将法学教育与商科实务资源深度融合,对区域法治建设、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及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意义深远。
从服务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地缘优势突出。云南实践教学基地依托观韬(昆明)律所的地缘优势,整合高校学术资源与律所实务经验,为中企提供跨境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法律支持,助力企业应对东南亚市场法律风险与制度差异。同时,为中国政法大学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尤其是为MBA国际商务方向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帮助他们积累跨境业务经验,熟悉国际商务规则与法律差异,为投身跨国企业、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筑牢根基,成为强化东南亚法律服务的关键战略支点。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依托学校支持,在特色法商管理方向基础上设立法商管理创新培养实验班,推出“四导师制”、“项目驱动式”教学机制,打破学科壁垒。法商实务团队全程参与课程设计、案例研发和人才培养,让学生在沉浸式实习中接触真实法律项目,提升跨文化商务沟通和法律事务处理能力,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法商融合教育增添活力。
实践基地的成立,推动法学教育从“单向输出”迈向“生态共建”。校企联合举办行业论坛、案例研讨等活动,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司法部门、企业和学术界深度互动,推动法律服务业与商业管理跨界创新。这一平台助力学生吸收前沿知识、拓宽思维视野,成长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与观韬律所共建的云南实践教学基地,是法商教育改革的创新样板,也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未来,双方将整合学术、实务和政策资源,建立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法治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为中国政法大学MBA学生创造广阔发展空间,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涉外法治体系输送人才、贡献智慧,持续推动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法治化进程,助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