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实习生”吉祥物揭幕 微信账号传递专业实习正能量

来源:张海莺   6-16   阅读:
T AAA

6月11日,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实习生”账号开通一周年暨“优秀实习日志”颁奖典礼于逸夫楼1035举办。活动围绕新闻院2011级学生的实习生活,通过师生间的经验交流,分享实习感悟。活动中,微信公共账号“新闻实习生”的吉祥物揭幕以及对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的专业实习的总结分享成为最大亮点。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副院长姚广宜、副院长尚武、副院长刘徐州出席了本次活动,和院内教师以及部分学生一同见证了2011级学生专业实习期间的精彩。

首先,刘徐州作为2011级学生专业实习负责教师,表达了对微信公共账号“新闻实习生”的肯定。他表示,“新闻实习生”的一年走来实属不易,其中既包括了2013年两位2010级同学对开通微信公共账号所做的努力,还包括了参与实习工作安排的教师阴卫芝的付出,以及数位同学的运作管理。而新闻院从2002级至2011级共十年的专业实习工作一直由学院进行介绍安排,更是依靠了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才能一直延续至今。

活动还对在“新闻实习生”上发表的优秀实习日志进行了表彰。本次活动奖项共包括“传承大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启迪奖”、“主题突出奖”、“行文优美奖”以及“重大影响奖”,传播的广度和对师弟师妹启发的大小等都成了奖项评选的最重要因素。

除获奖同学的经验交流外,一直参与学生专业实习工作的教师张宏伟,负责实习生最多的教师杨明以及负责本届实习工作的教师阴卫芝分别讲述了自己与实习同学的故事和对专业实习的理解。其中,阴卫芝特别指出,实习对于这些在校生来说是另一种成长。正像南方的一种竹子,它前四年的生长每天仅仅只有三公分,第五年却开始以每天三十公分的速度成长。这种变化正是由它最初的四年间不停向下生长的近百米的庞大根系所支撑。实习也是如此,打好基础,慢慢来,比较快。

“新闻实习生”吉祥物的揭幕也成为活动亮点之一。院长陆小华以及设计者2011级学生贾皓共同揭开了红绸,一只灰色的玩具熊展现在所有师生面前,彩色围巾,斜挎着的灰色小包,一只手夹着的专业书都让小熊看起来更加生动活泼。贾皓同学介绍到:“这只吉祥物的名字叫做‘温小新’,既取了实习本身‘温故而知新’的含义,重新排列组合还能得到‘小新闻’的谐音读法,暗指了我们新闻院中的每一位成员。”吉祥物的揭幕不仅见证了新闻院专业实习发展的一个“十年”,更寄托了全院师生对本院专业实习文化的高度认同。

陆小华则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了专业实习的四个目的:检验能力、拉开格局、转换状态以及发现路径。他认为,能力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一个人的能力结构包括了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才是奠定人一生的基础;拉开格局则是专业实习的作用之一,实习的过程也是培养眼光和决定今后发展空间的过程;转换状态是实习阶段中必须要做的,它应该从实习初开始但并不能伴随实习结束而结束,专业实习对每一位同学都意味着要开始从学生逐渐转换为参与社会构建的一份子;发现路径暗含着对未来的规划,在实习过程中,同学应该抱有明确的目的,补充自身能力或选择发展状态都是明确自身发展路径的重要选择依据。

专业实习对于大学在校生来说,是一个成长的重要节点,此次活动通过教师经验指导以及学生心得交流,最终实现了专业实习的信息沟通和经验传承,这也是此次活动的最大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实习生”微信公众平台(cuplwsxs)于2010年5月成立。目前已有2010级、2011级两届新闻实习生约120人写作的200多篇原创实习日志。记录了新闻院大三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快乐、思考和收获。这一平台由学院实习生自主写作、编辑、发表,非常希望得到您的关注。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