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标准座谈会在昌平校区主楼五楼会议室举行。出席座谈会的有校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院领导、各研究所所长、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等十多人,会议由马抗美主持。
赵卯生首先介绍了前段时间召开的四场座谈会的情况,这四场座谈会围绕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实效性提升”的主题,分别在本科生、研究生、学工系统、思政课教师四个群体中进行座谈,倾听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建议。
石亚军针对四场座谈会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内涵式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技术性层面,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应该讲出四个意蕴:大学内涵、学术底蕴、时代特征和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石亚军创造性的提出了“植入式实践教学”的理念。他指出,以前的实践教学是命题式的,现在应该把实践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让实践教学“润物细无声”。
邰丽华介绍了由其主持的《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讨论稿)的制定情况,该《质量标准》主要由邰丽华执笔,自上学期期末完成初稿后,多次召开意见征求会进行修改和润色。本次座谈会讨论的是第三稿。
石亚军对《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该标准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提升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对《质量标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的完善指明了方向。
卫灵、宋朝龙、张秀华、段志义、黄东等出席会议的其他老师也纷纷发言,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马抗美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对开展“植入式实践教学”研究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